經過兩天深入廣泛而富有成效的探討,中歐中醫藥大會今天(28日)閉幕。與會各方代表就推動中醫藥國際化、確定科技合作重點等達成多項共識。會議認為,中醫藥與現代生命科學、生物技術、西方醫學的有機結合,必將為人類應對重大疾病的挑戰提供新的途徑。中歐的醫學界和企業界應攜起手來,共同推動中醫藥的創新發展進程。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尚勇、意大利衛生部副部長SerafinoZucchelli出席了閉幕式并講話。
各國與會代表共同達成四點共識。第一,中醫藥這一發源于中華民族的人類文明成就,以東方哲學的整體論、系統論和辯證法為基礎,是一門實踐性的系統生物醫學,是具有獨特優勢的生命科學認知體系和疾病診治體系。它與現代生命科學、生物技術、西方西學的有機結合,將在醫學上取得新的突破,為人類應對重大疾病的挑戰提供了的途徑,展現了新的希望。
第二,中醫藥服務于世界,必須以更大的創新發展為基礎。以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為核心的科技進步,是中醫藥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加強多邊、雙邊國際科技合作,鼓勵世界的科學家、醫學家、企業家攜起手來,發揮各自特長和優勢,有力推動中醫藥的創新發展進程。
第三,營造良好的政策法規環境是合作的重要保證。不斷豐富合作形式,如設立合作研究開發基金、建立雙邊或多邊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等,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和合理分享,將有力地促進雙方產學研之間的創新聯系,促進人才和信息的交流,共享創新的成果。
第四,中歐中醫藥合作有很大的互補性,有良好的基礎,必將取得雙贏成果,為國際合作作出示范。
會議確定了中歐中醫藥科技合作的五個重點內容。一是加強中醫藥科學原理和機理的合作研究。重點圍繞精神類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艾滋病等重大疑難疾病,開展中醫治療、預防和養生保健臨床研究。二是開展中醫藥藥理合作研究,特別是在中醫藥創新藥物研究開發方面進行合作。三是開展中醫藥國際標準、規范和政策領域的合作研究。四是在雙邊或多邊合作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包括促進大學、研究機構、醫院、企業的合作,共建一批雙邊或多邊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診所等。五是共同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國際交流與傳播。包括中醫藥古典醫籍和學術刊物的整理、普及等。
據悉,作為推進合作的重要步驟,今年11月底,科技部將在北京舉行“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大會”。會上,將與有關國家聯合發起并啟動“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發表《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北京宣言》,成立“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國際理事會籌備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建立“中醫藥國際網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