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四終端的概念
第四終端-城市社區醫療市場,主要是指城市基層的地段中小醫院、診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第四終端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且有些是非贏利性的定位,必將搶奪很大一部分醫療市場,因此也必將成為醫藥企業一片新藍海,是廣大制藥企業必須關注的戰略性市場。
隨著現代城市的社區化集中度越來越高,出現以社區為單位人群相對集中的現象。為了提高老百姓的醫療服務水平和整合國家醫療資源,以“城市醫療社區化,農村醫療合作保險”的策略分別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農村醫療保障體系。
之所以要提出第四終端的概念,一是因為國家宏觀政策在大力扶持社區衛生中心衛主體的城市社區醫療市場,二是這一終端確實既不同于城市三級以上的大型醫院衛主體的第一終端,也不同于以連鎖藥店和社會單店衛主體的第二終端,更有別于目前以廣大農村為主體的第三終端。但第四種終端借著政策的春風正在大力發展壯大,而且已經初步確立,很快將成為第一終端的補充。
此外,筆者還以為,在稱呼一個終端業態之前,需要明確終端的定義標準:
·是否具備相當的社會影響力:綜合醫院可以解決百姓疑難雜癥的問題;社區醫療機構可以解決百姓的疾病的預防、常見病與多發病的診治、醫療與傷殘康復、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問題;藥店可以解決百姓自我藥療和自我醫療產生的自主購藥問題;農村衛生院和藥店可以解決8億多農民的健康用藥問題;因此都能夠成一個終端業態。
·是否能夠充當產業鏈中的一員:2000多億元的醫院市場占據主導地位,900多億元的藥店市場成為醫藥產業鏈中的重要參與者,500億元的農村市場成就了年銷售額8億元的蜀中制藥等制藥企業以及年銷售額100多億元的九州通等商業公司;現在已經具有的100億元的社區醫療市場即將成為制藥企業和醫藥商業公司的必爭之地,最重要的是他們在迅速發展壯大。
·是否具備足夠網點規模:醫院市場約0.5-1萬家,藥店市場約20多萬家,農村市場網點約10多萬家,社區醫療機構約2萬家(根據國家政策規劃可發展到6萬多家)。
·是否具備鮮明的經營宗旨和其它區隔屬性:社區醫療市場以經營面積小、醫藥學服務專業而靈活、地域發布廣等特點構筑了一個成長性的終端業態。
以上四個標準都說明了城市社區醫療市場具備了單獨成為一個業態的條件,因此也就自然而然的構成一個醫藥終端市場-第四終端。
二、第四終端的現狀
2002年衛生部頒布:《關于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意見》。第四終端開始加速,2007年1月10日衛生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毛群安宣布:“截至2006年11月,全國97.4%的地級以上城市和92.8%的市轄區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已有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05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7967個。”
北京市向來都是政策和行業的風向標,以北京市為例,根據社區衛生中心的建設規劃,2008年6月前,北京市要完成規劃設置的36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70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標準化建設。權威數據宣傳:“截至07年1月15日,全市社區醫療機構共接診116萬余人次,日均接診近5.3萬人次,日均門急診量比以前增加了3.4倍,占全市日均門急診總量的20.25%(以前為6.7%)。可見社區醫療機構將在從數量上突破3000家,而該市的藥店數量也不過3000多家而已。
資料顯示,衛生部計劃2010年在全國各城市達到以街道辦事處為單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95%;90%以上的居民步行10-30分鐘可以到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2007年初,全國的城市社區醫療機構數量突破2萬家(未來可發展到6萬家左右),這的確構成一個新的終端市場業態。目前社區醫療市場貢獻了約100多億元的藥品市場規模,隨著社區醫療的大力發展,數年內社區衛生服務網點將達到7萬家左右,年銷售規??蛇_到600-1000億元。
此外,從發展速度看,第四終端的政策利好伴隨著醫改的強力推進,必然快速成長,僅僅看看2006年下半年國家出臺的政策,就可以說明政府對第四終端的重視,因此市場必將快速升溫。
三、城市社區第三終端定義不準確,不等于第四終端
至于城市社區第三終端的定義,爭議很多,有學者將城市社區內的所有醫藥機構包括出社區藥店都算作社區第三終端,但也有專家堅決反對,認為社區藥店是第二終端,社區醫療機構屬于第一終端,二者不能合二為一稱為城市第三終端。筆者以為,由于社區醫療市場有其特殊性,界定其為社區第三終端確有困難,因為社區藥店和社區內的衛生服務中心是有較大差異的,我們可以通過下表來理解他們的差異:
因此,比較清晰簡單的定義就是第四終端。以有別于城市第二終端和第一終端。
四、第四終端業態分析
國家衛生部明確表示社區醫療市場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經營宗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服務重點,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