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東里社區健康俱樂部用“團體代購”方式采購藥品,以降低居民用藥負擔。這個健康俱樂部成立兩年多來,既有叫好聲,也有討伐聲。叫好者認為,在這里買藥的確便宜,并且不用走出社區,很方便。質疑者則認為,藥品團購擾亂了藥品市場正常的經營秩序,給患者的用藥安全造成一定的隱患。更尷尬的還在于,現有法律法規對“為社區居民團購藥品”尚無明確界定,因此,東里社區健康俱樂部的身份一直無法確定。到底該如何看待藥品團購這一新生事物?我認為不妨看其是否順應了市場需求,是否符合群眾利益,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群眾歡迎。
藥品團購是在藥價虛高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盡管國家發改委自1998年5月21日第1次對藥品進行降價開始,到2007年5月8日已經進行了24次降價。但結果往往是,政府花了很大精力,許多藥品價格表面上是降下來了,老百姓卻沒得到多少實惠。
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是,不論哪種藥,只要一宣布降價,不久就會在市場上消失。更令人稱奇的是,某些藥品降價后,替代的新藥卻蜂擁而至。究其原因在于,沒有抓住藥價虛高的關鍵——流通環節過多。當前,藥品從藥廠出來到患者手里,往往要經過少則六七個、多則十幾個環節,結果造成無序競爭、過度競爭現象嚴重,直接造成藥價難以控制。
而通過團體采購的方式,把個別居民零散購藥匯成批量,以批發價直接從醫藥公司購買,可以減少中間環節,讓老百姓得到價格方面的實惠。所以,藥品團購充其量只是一種集體代購行為,以這樣的方式來遏制虛高藥價,維護自己的利益,我以為是一種正當行為。
藥品團購現象的出現,應該說體現了在群眾中蘊藏的對新業態、新消費模式的創造力。東里社區健康俱樂部兩年多來,之所以在爭議聲中能夠生存并且業務量不斷擴大,就是因為它的這種創造、這種模式順應了市場需求,滿足了一部分群體的愿望,用民間行為打破了政府部門一時難以突破的“業態壟斷”,正如黑格爾所說:“存在即合理。”
但是,由于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藥品團購是一項處于法規邊緣的新事物,可能因為涉及消費者、代購者、供藥渠道等諸多環節而產生糾紛,不僅會妨礙傳統業者的既得利益,也會給政府管理部門提出新的難題。這就需要有關部門以主動服務的精神,以人性化執法的心態,正視藥品團購出現的現實,既要給破壞市場秩序者嚴厲打擊,也不妨給藥品流通市場的新模式多一點寬容。
時間將證明,在藥品市場日益復雜多變的情況下,以老百姓的實際根本需要為主旨的市場指導思想才會是最終的正確方向。(李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