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資并購國內醫藥企業司空見慣的當下,國內醫藥企業并購國外企業并不多見。醫藥市場格局正悄然發生裂變。
借殼保興發展登陸港股
北京御生堂(1141.HK)發布公告稱,與日本制藥工業株式會社,就收購其70%股權簽訂諒解備忘錄,諒解備忘錄之主要條款為北京御生堂擬收購日本制藥工業70%股本權益,而訂約雙方擬于7月15日或之前簽訂確實協議,預計涉及總代價7億日元。
根據諒解備忘錄,北京御生堂可于簽訂諒解備忘錄后60日內對日本制藥工業之業務進行盡職審查。通告稱,日本制藥工業在日本生產漢方制藥方面已有超過60年經驗,生產超過150種藥物、草本藥物及保健產品,并分銷日本全國的藥房和藥店(更多新聞來源E路有你)。
昨日港股整體疲軟拖累北京御生堂股價下行,報收0.87港元,跌5.44%。同日,北京御生堂首推專門針對A型H1N1甲型H1N1流感研發的新中藥品種“金花清感”,執行董事白建疆表示,新藥的毛利率超過50%,售價仍有上升空間,他有信心今年新藥對公司的收入貢獻將超過50%。在此次收購之前,北京御生堂已完成了多項收購行為,并已經成功借殼保興發展在香港上市。
醫藥市場并購潮起
今年醫藥市場并購浪潮此起彼伏,“國”字頭的華潤系、國藥系,“民”字頭的復星系、東盛系等都越來越顯露集團資金實力。
2007年9月18日重慶慧遠藥業以200萬新加坡元的價格,收購新加坡第二大連鎖醫藥企業新加坡新中醫藥保健品有限公司51%股份。我國醫藥企業成功跨出了海外并購的重要一步。
2008年3月,中國最大的監護儀廠商深圳邁瑞公布了其海外上市后的第一項收購協議——以2.02億美元收購美國Datascope公司的生命信息監護業務,收購完成后邁瑞將成為全球監護儀行業第三大廠商。
當年4月,在香港上市的萬全科技藥業正式發布公告稱,以現金311.75萬美元(約2431.65萬港元)收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Commonwealth Biotechnologies Inc.(CBI)已發行股本的39%,成為該集團第一大股東。
目前,中國有醫藥制造企業近5000家,大部分年銷售額不到1億元;有醫藥商業企業7000多家,大部分是小公司;有醫藥零售連鎖企業1000多家,但銷售規模較小,門店數量也不多。業內人士分析,在小、散、弱的背景下,并購與整合成為中國醫藥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作者:龐倩影 來源:新快報】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