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5/21 0:00:00 來源:
未知
“37家企業聯合上書反制山東海王”,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山東海王銀河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海王”)通過非正常手段壟斷了山東多個地市的醫藥配送權。
“其實不只37家企業,最后共有98家企業聯名蓋章,包括省內所有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行業企業。”19日,某聯名上書的醫藥商業企業負責人拿出一份《關于深圳海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違規實施所謂“陽光集中配送”的情況反映》給經濟導報記者看后說。
導報記者看到,這份“上書”厚厚的一疊,除對山東海王違規的情況介紹外,還附上了國家規范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的意見、深圳海王與棗莊某醫院簽訂的協議、濰坊市衛生局關于藥品集中采購的通知等“證據”,并有14頁的企業蓋章。其中,參與“上書”的企業,既包括國控山東、濟南中信醫藥等規模較大的企業,也有多個市屬及縣屬企業。“有的企業沒帶公章來,企業代表就手簽了。”這位負責人指著幾處簽字告訴導報記者。
他透露,現在情況反映已送到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以及山東省衛生廳、藥監局、商務廳、工商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如果過段時間仍無實質性反饋的話,他們或考慮向更高一級的政府部門申訴。
“這將影響到全省數百家醫藥企業、數萬名醫藥職工的生存。”他坦言,“上書”也是迫不得已,在市場上歷經多年風雨的民營企業家們實際上都有顧慮,深知與政府搞好關系的重要。所以,他們還是希望慎重處理此事,按程序走,先在當地政府討個說法。實在不行,再考慮其他辦法。
備受質疑的政府干預
據了解,山東海王是深圳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海王”)于2003年3月對濰坊醫藥采購供應站有限公司進行增資擴股組建的醫藥流通企業。
“上書”以棗莊、濰坊兩地為例,簡單地介紹了山東海王進入地方醫療市場的模式。
2009年6月,棗莊市服務業辦公室與深圳海王簽訂《并購整合山東康泰藥業協議書》,將棗莊市立醫院、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等棗莊市七大公立醫院的藥品配送權,全權授予深圳海王的下屬公司山東海王。
濰坊市衛生局則在2010年4月27日下發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一家醫療機構盡量委托一家藥品經營企業配送”,“優先選擇就近的藥品經營企業為配送企業”,“鼓勵醫療機構優先選擇企業規模大的藥品經營企業作為配送企業”。
對此,“上書”認為,棗莊市服務業辦公室作為市直事業單位,在未給予其他合法經營企業公平競爭機會的前提下,限制了其他企業與7家醫院開展業務活動;而濰坊市衛生局變相設置市場門檻,暗箱操作。兩地有關部門均違反了《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規范(試行)》第五條“政府行政部門不得包辦代替或者直接從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具體業務活動,不得為醫療機構指定藥品招標代理機構和配送機構”的規定。“其行為超越法定職權,嚴重違法”,“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聯名企業在“上書”中表示。
導報記者從有關渠道獲取了聊城市衛生局的一份內部資料。在這份資料中,聊城市衛生局明確表態:“在同等條件下,醫院要優先選擇海王藥業取得中標生產企業委托配送的品種,在中標生產企業委托多家配送的企業中優先選擇海王藥業配送,基層醫療機構優先選擇海王藥業配送基本藥物。”
“當地政府的一句話,對醫院和醫藥生產企業而言意味著什么?他們都能心領神會。”某醫藥商業企業負責人憤怒地表示,如果不是行政干預,沒有哪家醫院和生產企業會同一家藥品配送企業簽訂協議而喪失選擇的主動權。“據說5月7日濰坊市衛生局還召開了一次由縣、區衛生局局長和醫院院長參加的會議,要求所有醫院的藥品配送必須與山東海王一家簽協議,如違背,將受到嚴查(更多新聞來源E路有你)。”
當地政府部門之所以支持深圳海王,在上述負責人看來,是政績作秀和利益驅動。他告訴導報記者,深圳海王每到一地,都承諾要投資3億元左右建設現代醫藥物流基地,并拿出銷售額的4%-8%作為政府衛生發展基金給政府有關部門。
“上書”對此政府衛生發展基金提出疑問,認為“此項折讓未在銷售票據中明示,涉嫌進行商業賄賂。同時,企業用金錢獲取政府有關部門授予的市場經營壟斷地位,涉嫌權錢交易”。
“羊毛出在羊身上,海王讓利的錢從哪里來?最后還不都落到患者頭上?”上述負責人補充道。
導報記者在聊城市人民政府給山東海王的回函中,看到這樣的表述:“6月底前,海王銀河能夠完成聊城海王公司的工商注冊,同時要加快聊城藥品現代物流中心的建設,總投資不低于3.5億元(含建設資金和流動資金),2011年9月前竣工投入運營。”
據了解,目前,山東海王以同樣的方式已進入棗莊、濰坊、聊城、濱州、菏澤、泰安、日照、濟寧、威海等地。
神秘的山東海王:虧損大戶還是領頭羊?
對山東海王壟斷市場,除了對地方政府干預的不滿,不少企業還對山東海王的經營水平和配送能力提出了疑問。
“這幾年,山東海王在全省的經營每況愈下,直到去年還在虧損。”一醫藥商業企業總經理告訴導報記者,這也是諸多企業不滿的因素之一。“每地平均投資3億元,山東海王上哪弄這幾十億的投資去?”
他認為,如果此舉是意在整合醫藥商業的話,也要給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讓幾家有實力的企業參與進來,而不是“指定”大家都不認可的山東海王來“領頭”。
山東海王的現狀到底如何?導報記者在20多家聊城醫藥商業企業致聊城市委、市政府的公開信中,看到對山東海王的介紹:2007年前由于過度擴張、管理混亂,以致連年虧損達幾千萬元,是一家瀕臨破產的公司。其下設的6家分公司(濟南、青島、煙臺、濟寧、臨沂、聊城)無一不虧損,虧損最大的是青島,一年虧幾百萬元,煙臺公司基本停業倒閉。由于山東海王連年虧損,2007年領導班子調整,由孔憲俊調整為劉曉東。但歷經兩年多,(山東海王)仍無太大進展,又于2009年將劉曉東調整為孔憲俊。由于在聊城地區的銷售份額極少,無法維持正常經營,現任總經理孔憲俊以個人名義花50萬元將聊城分公司買下,遷至濰坊市,更名為山東永裕醫藥有限公司。
“連總經理都在兼職搞自己的企業,這種企業怎么能值得信賴?”公開信發出疑問,山東海王在總部濰坊的銀行貸款高達5億-6億元,負債已高于其資產。
不過,導報記者在聊城市衛生局的內部資料上看到的山東海王卻是另一種形象:山東海王2009年銷售額41億元,在全省藥品經營企業中排名第一位,是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18個具有現代物流能力的藥品經營企業之一。但該資料又表示:“目前海王藥業在我市醫療機構的業務量很少。”
真實的山東海王經營狀況到底如何?導報記者從海王生物2010年一季報中發現有這樣兩句話:“山東海王正在開展的新運營模式———陽光集中配送業務,目前得到了快速發展,預計可以給山東海王的銷售規模帶來很大提升,并使山東海王實現盈利。”“棗莊銀海的藥品配送業務已經常態化,2010年將會達到一定銷售規模,并實現盈利。”
博弈:還市場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媒體剛關注此事,其實博弈早就開始了。”一知情人士告訴導報記者,棗莊市的醫療機構去年6月份就被山東海王“托管”了。目前該市從市級醫院到鄉鎮醫院的藥品配送,幾乎都是山東海王的天下。用他的話說,棗莊是全省被山東海王“托管”得最徹底的一個地區。
獨家配送權越來越多地被山東海王拿走,這對眾多醫藥商業企業而言,意味著不是起來反抗求生就是坐以待斃。
所以,在山東海王強勢進入的地區,醫藥商業企業聯合抵制的例子并不鮮見。聊城的20多家企業曾聯合發出致聊城市委、市政府的公開信,稱這是在通過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將導致該市多家企業倒閉,3500余人下崗。
該公開信最后稱:“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將保留進一步反映的權利,包括行政訴訟。”
上述知情人士無奈地表示,雖然多家企業聯名“上書”,但現在他們也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尷尬。雖然深知有政府干預,但許多地方政府都是“口頭”要求各地衛生局和醫院優先選擇山東海王,沒有公開發布文件或會議紀要;而且都是各地醫院與山東海王簽署的協議,看起來像是市場行為,難以真正找到政府的行為,但卻看到了政府的影子。
“所以,企業的要求都不高。我們只希望政府能規范市場經營秩序,還市場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作者:孫秀紅 來源:經濟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