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6/11 0:00:00 來源:
未知
本月初,媒體爭相轉載中國社科院的一份調查報告:基本藥物零差價中,暗含著六成的醫院回扣。
醫改一年,讓百姓寄予希望的“零差價制度”,難道真是如此嗎?日前,本報記者采訪了此項調研報告負責人、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教授朱恒鵬。他提出破解看病貴的大膽建議:取消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
提問題
醫院要生存必須以藥養醫
假設真是人們想象中的“零”差價,那醫院就得餓死
“零差率”中含60%回扣是真是假?記者開門見山提出這個問題。
“不要一提回扣,就對醫院和醫生做道德評價。”朱恒鵬說,現行體制下,醫院要生存,就必須以藥養醫。假設藥品真是人們想象中的“零”差價,那醫院就得餓死。
朱恒鵬表示,醫院是有運行成本的,而只有檢查、賣藥賺錢,其他很多服務都是虧損的。
朱恒鵬舉例說,假設來了一名感冒患者就診,癥狀不嚴重,不需要吃藥打針,只要回家多喝水、多睡覺就能好。醫生告訴他:“你回家喝水睡覺吧!”那只能為醫院掙掛號費。假設他的掛號費是1元,一天看60個患者,一個月出診22天,那他每個月才賺到1320元,除了他自己的工資,還要分給護士、行政人員……“這樣肯定不行。”朱恒鵬說,所以醫生就要開藥賺錢。大概估計一下,一個患者得賺到300元的利潤,醫院、醫生才能生存。
藥品現在實行集中招標采購,醫院是如何獲得這60%的回扣?
“你不讓我從正常途徑取得,我要生存,就得走非正常途徑。”朱恒鵬又舉了一個例子:假設一種藥的出廠價是3元,在不給回扣的情況下,藥廠拿3元;醫院按規定加價15%,賺0.45元。這0.45元不足以維持醫院的生存,怎么辦?醫院讓藥廠把價格定在10元,給醫院6元回扣,這樣藥廠拿到4元;醫院賣11.5元,利潤是7.5元。有了這7.5元,醫生、護士、病房、設備就可以正常運轉。
那么,藥廠是怎樣經過集中招標采購?將藥價從3元提到10元的呢?
朱恒鵬說,在集中招標采購時,全國有4700多家藥廠競標,藥品招標辦就那么幾個人,加上評審專家也不過三四十人。藥廠為了中標要送禮,這個大家很熟悉。“假設你是招標辦的官員,我為了中標給你10萬元,你會說‘為了讓百姓少花錢,我不要你的錢’嗎?”
高額回扣致使藥價虛高
不讓我從正常途徑取得,我要生存,就得走非正常途徑
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辦不解決問題
就是把醫院買藥、定藥價的權利給了少數官員
朱恒鵬直言:“藥品實行集中招標采購,絕對是個錯誤的制度!”
他說,集中招標采購就是把醫院買藥、定藥價的權利給了少數官員,必然導致藥價虛高不下。
“覺得院長買藥價格可能太高,所以設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辦’這樣的機構,解決不了問題。”朱恒鵬說,假設一個省有500家醫院,藥廠把這500個院長全部收買,讓他們全都高價買藥。但是這個省決定設立“招標辦”,有5個官員,他們來決定買什么藥、什么價格。“試想一下,藥廠能把500個院長拉下水,那拉這5個人下水是不是太容易了?”朱恒鵬說。
在各地調研中,朱恒鵬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兒,不少衛生院的院長在醫院旁開了藥店。
為什么這么做?朱恒鵬說,在基本藥物制度實施以前,只有二三級醫院的藥品進行集中招標采購,社區醫院、衛生院則不在此之列。“那時,衛生院有一定優勢,因為是醫保定點機構。”朱恒鵬說,但是衛生院也實行集中招標采購后,為了吸引患者,它們只能進低價藥,雖然一樣可以拿到藥廠的回扣,但與大醫院相比,肯定不多。
因為藥品價格不占優勢,為了生存,衛生院院長就讓親屬在旁邊開藥店,然后告訴患者,“我們的藥不好,你到外面去買吧。”
衛生院長為何自己開藥店
雖然一樣可以拿到藥廠的回扣,但與大醫院相比,肯定不多
提建議
醫生只開方不賣藥讓患者拿方子到藥店買
這樣的話,醫生開方就與利益無關了,而想和藥店聯合拿回扣很困難
堂而皇之招標采購的藥,卻暗含60%的回扣,百姓看病貴問題該如何破解?
朱恒鵬說:“我們一直倡導的醫藥分開,其實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醫藥分開,醫院不賣藥,就要提高服務價格,比如普通醫生的掛號費可能漲到100元。還拿上面提到的感冒患者為例,醫院賺了100元掛號費,醫生告訴患者:“不用吃藥,回家睡覺吧。”這樣,患者不用買300元的藥,醫院也賺了錢。但是,政府不準提高掛號費。
而且百姓最擔心的是,即使掛號費提高到100元,但醫生還給開300元的藥,怎么辦?“肯定會這樣,所以要配套改,在掛號費、服務費提高的同時,不讓醫院賣藥,患者拿著方子到藥店去買。”朱恒鵬說,這樣的話,醫生開方就與利益無關了,而想和各藥店聯合拿回扣,是很困難的。
實行“費用包干制”看每樣病都有固定價格
你給開兩卡車藥,患者也花300;你不給患者吃藥,也是300元
朱恒鵬說,降低醫療價格,還可以在醫療保險付費方式上進行改革。現在看病,醫療保險按項目付費,患者做了什么檢查、吃了什么藥,就報什么錢。“多做一項檢查多報一項,多開一種藥多報一項,這是變相鼓勵醫院多檢查、多開藥,這方法不好!”朱恒鵬建議實行“費用包干制”,比如感冒患者,也別管是專家看還是博士看,也別管做什么檢查,看一次感冒就是300元標準。你給開兩卡車藥,患者也花300;你不給患者吃藥,也是300元,只要把病看好就行。
“這種方法對患者來說,負擔沒有增加;但對醫生來說,肯定就不多開藥了。”朱恒鵬說,醫生肯定是開藥越多賠得越多。
他建議,包括生孩子、闌尾炎手術等,都可以實行這種包干付費。比如將闌尾炎手術定在一萬元,患者住三天院也是一萬元,住一年院也是一萬元,所以醫生希望患者趕快好起來。
門診按人頭付費一年就可一家醫院看病
把醫保賬戶的錢劃給醫院,然后不管吃什么藥、做什么檢查,都不再花錢
除了“單病種包干制”,他還提出了“門診人頭付費制”。
假設職工甲的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上有1000元錢,讓他在長春隨便選一家醫院,一年內所有的門診都在這家醫院看,醫保賬戶的1000元就劃給這家醫院。他去門診看病,不管吃什么藥、做什么檢查,都不再花錢。如果甲這一年看了100次門診,花了總計1500元,那醫院就得擔500元;而乙也選了同一家醫院,也劃了1000元錢,但一年沒得病,醫院就賺回來了。
“患者不必擔心醫院服務不好,因為如果不好,明年就可以換一家。”朱恒鵬說,這樣錢跟人走,醫療市場就會出現良性競爭。
那如果大家都選大醫院怎么辦?朱恒鵬說:“有辦法啊!”1000元只是人頭費,允許各級醫院收掛號費,醫院自行決定。像社區服務中心就可以不收掛號費,以此吸引患者。
門診藥費也可以不完全免費,患者付30%、醫院擔70%,這樣醫院不能多開藥,患者也不會亂用藥。
取消集中招標采購同時取消醫院藥品加價率
讓醫院自己買藥、自己定價
朱恒鵬建議,取消藥物集中招標采購制度,同時取消醫院藥品加價率,讓醫院自己買藥、自己定價,當然可以規定最高零售價。
同時,所有連鎖藥店都給醫保定點資格,讓患者在醫院、在藥店都能報銷。但出臺監管規定:如果藥店與患者聯合套取醫保資金,那么三年內,取消這家藥店所有連鎖門店的醫療定點資格。
“如果患者在藥店買藥也能報銷,醫院的藥是維持不住高價的。”朱恒鵬說。
公立醫院院長任命不該由衛生局負責
既是家長,又是裁判,它當然偏向兒子了
“還有一項至關重要的措施,就是必須讓衛生局退出醫院的行政管理。”
朱恒鵬的意見是,公立醫院不歸衛生局管,衛生局只監管整個醫療行業,不再負責院長任命等事項,打破衛生局與公立醫院是一家的局面。
“這種局面不公平,衛生局總是維護醫院的利益。”他說,衛生局的定位應該是醫療服務市場的裁判。
“但現在不是,衛生局既是公立醫院的家長,又是醫療服務市場的裁判,兒子(公立醫院)在市場上和民營醫院踢球,它當然偏向兒子了。”(來源:新文化報 本報記者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