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7/3 0:00:00 來源:
未知
中國生物醫藥領域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論壇日前在蘇州落幕,但對于與會的中外醫藥巨頭來說“合作”卻剛剛拉開序幕。論壇一結束,制藥巨頭們就開始探討他們的“愿望清單”。
“速戰”是最好辦法
拜耳先靈醫藥是全球知名的跨國制藥公司,也是公認的在中國本土化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在中國糖尿病
、心血管病用藥等領域占據重要份額。如今,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速,面對龐大的市場,拜耳先靈也加快了在中國的發展步伐。
拜耳先靈醫藥全球藥物探索中國創新中心總監馬欣博士并不諱言她此次參加論壇的目的就是來尋找合作伙伴的。
今年年初,拜耳先靈中國區從原先的亞太區中獨立出來,升級為直接向總部匯報的一個區,在此之前,只有成熟市場如歐洲和美國才是直接向總部匯報。這充分表明了拜耳先靈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也說明了拜耳先靈接下來將以更快的速度布局中國市場。而馬欣博士此次蘇州之行,也是拜耳先靈新策略的一個縮影。
馬欣表示,中國醫藥消費市場的需求和變化速度驚人,不僅本土競爭對手的實力不斷壯大,而且國際醫藥巨頭在中國的發展勢頭依然不減,整個行業在拼產品
、渠道和靈活性。馬欣表示,拜耳先靈的對策之一便是根據中國醫藥市場實際,開發適應力更強的新產品,而尋求合作便是途徑之一。
“聯姻”是大勢所趨
英國醫藥巨頭阿斯利康戰略合作總監王立群博士說,在國內他參加過很多論壇或者會議,但很少能像這次這樣碰到那么多熟面孔,更讓他感到意外的是,很多大公司的高層都來了,從側面反映了“這次論壇非同一般”。
作為一名資深的業內從業者,王立群深諳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而通過公司或者機構之間的研發及技術合作獲得新型藥物,已經成為現今醫藥行業發展趨勢。對于這一點,王立群博士表示,這種趨勢在全球醫藥市場表現得很明顯,而且在不斷加深,在中國也同樣如此。
近
20年來,幾乎所有新上市的藥物都是通過各類“合作”誕生的,所有的大型制藥公司也都設立了技術及合作部門。目前,我國正在成為全球制藥研究發展的中心,吸引著世界眾多醫藥和生物科技公司。這些公司正在尋找合作機會,以便整合我國扎實的理論研究
、優秀的科研人員和低成本運營體系等資源。因此
,合作已成為迅速發展中的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
據統計
,2009年生物醫藥合作交易的數量上升了41%
,其中增長最迅速的部分是合作開發交易。促成其快速增長的因素包括中國自主研發的
2000多個新化合物
,其中近
200個已經處于臨床研發階段。
“西化”但不可忘本
“中國的醫藥企業提升自身新藥研發水平不能照搬國外的策略
,中藥始終是中國醫藥的靈魂,不可以丟掉。”當與會者熱議如何提升新藥研發水平的時候,來自荷蘭知
名醫藥咨詢公司Kinesis的創始人
、總裁胡軻提出的觀點令人深思。
Kinesis 是荷蘭知名的醫藥咨詢公司。從1997年開始,就和歐洲各大藥業公司及生物技術公司的臨床前實驗及臨床試驗研發部門密切合作,為他們提供
藥品研發咨詢和試驗實施服務,幫助他們建立一個快速高效的藥品研發過程。現在,Kinesis的市場從歐洲拓展到了中國。
對于發展迅速的中國市場,胡軻非常看好,他認為,目前中國已經從生產仿制藥發展到了新藥研發階段,一大批具備新藥研發能力的新興生物
醫藥企業涌現出來,并且政府非常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這對推動中國市場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但對于目前企業大量開發西藥新藥的做法,胡軻表示了自己的擔心,他說,中國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不能簡單復制國外的方向和策略,不可把中藥丟掉,中藥和西藥相結合才能讓中國在世界醫藥界中獨具特色,擁有自己的優勢。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