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8/19 0:00:00 來源:
未知
8月6日,中國中藥協會全國中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正式召開,重拾基礎性工作,“以我為主”的中藥標準化工作終于進入實操階段
中藥標準化建設又落一子。
8月6日,武漢。中國中藥協會全國中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在此召開。會議討論了兩個標準委員會的章程、規范以及中藥標準化的戰略問題。
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表示,中藥兩大標準委員會的正式運作,劍指基礎性工作,這標志著我國中藥標準化工作將進入實操階段。
重拾基礎工作
記者從中國中藥協會了解到,隸屬該協會的上述兩個委員會將圍繞制定和修訂中藥材具體標準技術工作和中藥飲片、植物藥及成藥的研制、生產、質量和安全控制,檢測技術、評價技術等國家標準展開工作。
據記者了解,《中藥學基本名詞術語》將是全國中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展的第一個標準制定項目。該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漢會議意味著兩個標準委員會正式啟動工作。“近年來,中藥標準化的基礎性工作時常被不經意地忽視。比如中藥名詞術語、中藥翻譯標準、檢測標準等內容,因為缺乏統一的標準,常給產業發展帶來困擾。”
該負責人解釋說,“與國家藥典委的職責不同的是,藥典委主攻國內
藥品的相關標準,而標準委重點在于制定一些基礎性的標準工作,并強調與國際標準合作。比如,道地藥材是特定地域的優質品種,其鑒別標準及環境因子的提取、生產適宜性區劃的建立等都需要認真扎實地做基礎工作。”
對于重拾中藥標準的基礎性工作,受訪企業和專家都表露出了贊同觀點。廣西玉林制藥總經理歐彪曾對記者直言,中藥標準基礎科目薄弱是我國標準化建設的致命內傷,而中藥研發、生產、經營、使用和管理的各個環節的標準各異,彼此分離,則是標準化工作難以推進的外傷,因此,梳理自我很有必要。
警惕國際競爭
對此,醫保商會副會長劉張林則認為,除了內憂,還有外患。
而他所指的外患,則是近年來,韓國、日本等國家嘗到了中
醫藥的醫療價值和市場潛力的甜頭,正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在爭取對針灸、中藥、基礎術語等國際標準制訂的主導權。而且,他們正打算重辟戰場,將中國
企業帶往他們熟悉的國際市場,順便占領該市場。
據了解,他們借助于現代科技和科學基礎理論、技術設備以及嚴謹縝密的思維方式,開展中藥標準化研究,虎視眈眈。如給穴位命名,既不是音譯也非意譯,而是簡單地“編號”,完全背離中醫理論。還有一些國家將以中醫藥為母體的傳統醫學體系命名為“東方醫學”等,企圖模糊中醫藥的原創性和民族特點。
盡管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制定了草藥
法規,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各種類型的傳統醫藥機構,帶動了中草藥需求增長。但有分析人士的評論可謂一針見血,“在中藥國際標準制定過程中,我們實質性的參與還不夠。中國中藥出口雖已達14.6億美元,但我國現有27項
中醫藥國家標準、209項行業標準卻沒有一個上升到國際標準,要警惕在中藥標準化國際競爭中陷入"馬太效應"。”
就此,美國藥典委員會食品、膳食補充劑標準副總裁詹姆斯·格林菲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有競爭并非壞事,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要建立起中藥安全性、有效性的傳統知識與現代質量標準之間的一種關聯性。
事實上,中藥標準委也早已與去年落戶上海的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秘書處進行了前期溝通,接下來將涉及具體合作,以掌握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的主導權,但仍面臨著國外競爭者的挑戰。
堅持“以我為主”
就目前中藥標準化建設的情形看,用“內憂外患”四個字形容并不為過。
“一方面是因為國際競爭者的強勢介入;另一方面是行業片面強調與世界接軌的固化思維,迷失了自我,這是行業自身的頑疾。”有分析人士認為。
其實,危機早已存在,只是它來得很慢,慢得讓人幾乎感覺不到,但它卻足以慢慢腐蝕整個中藥產業鏈。所幸的是,這種行業的集體沉默前不久終于被廣藥集團總經理李楚源一句“世界要與中醫藥接軌”打破。在他看來,讓“世界與中醫藥接軌”更符合中醫藥發展的軌跡。
李楚源解釋說,我們既要堅持向世界學習先進,但中醫藥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它不同于西藥,無論是其理論依據、架構、思維模式還是研究方法,都有其獨特性,我們更應該主動地去引導世界來跟中國接軌。
對此,全國中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人深以為然。“把中藥國際化理解為按西方標準弄清中藥的有效成分,并獲得美國FDA的認可是非常片面的。對于成分極其復雜的中藥制劑,很難用其中一味藥的成分來闡述其藥效和質量。”該人士表示,在此過程,中醫藥文化認同才是最關鍵的。
談及此,詹姆斯·格林菲斯也認為:“世界也需要更好地了解中藥體系。某些傳統治療方法只有建立在其原始體系的基礎上才會有效,強行從西方醫學定義的角度,分析傳統中醫藥可能是毫無意義的。”
“一味強調與世界接軌,是缺乏自信的表現。”歐彪認為,目前國內同一種飲片有多個炮制方法,工藝標準各異,如果沒有統一生產、包裝等標準,我國中藥產業就只能原地踏步。另外,目前我國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化工作嚴重滯后,制約了中藥材GAP的推進,制定基礎性的標準工作恰恰是實現自我的根基。
截稿前,記者還了解到,上述兩個標準委員會與廣藥集團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將通過廣藥提供的實驗品種和生產試驗基地,為開展“以我為主”的標準化建設探路。“目前,中藥、針灸在國際標準上競爭激烈,這是當前的發力重點,同時,中藥材種子種苗資源及提取物標準也要自信展現,突出優勢。”有專家如是表示。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