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12/21 0:00:00 來源:
未知
藏藥火了,貢嘎羅布很忙。
貢嘎羅布是西藏自治區藏藥廠廠長,今年他時常出藏,帶領老藏醫到全國巡診,同時也在尋找藏藥廠在內地的新機會。
但是,藏藥雖“火”,產值卻低。作為六大民族醫藥之一的藏藥2009年產值僅有7億元,而苗藥同期產值接近60億元。西藏自治區藏藥廠擁有近400種產品,年產值僅有1.4億元,尚不及苗藥企業貴州百靈的一個產品。貴州百靈咳速停糖漿2009年銷售額就達到了1.86億元。國內另一家中成藥龍頭企業云南白藥,其2009年營收達71.71億元,其中銷售額超過億元的自產產品有7個。
顯然,擁有2400多年歷史的藏醫藥在享受國家各項政策優惠的情況下仍有待突破發展瓶頸。
“現在的發展情況,無論如何是不能讓人滿意的。”貢嘎羅布說。
躋身西藏“五大集團”
由于西藏藏醫藥企業生產規模小、布局散,因此在藥品的生產、科研、銷售及管理上沒有形成合力。截至目前,西藏共有18家藏藥生產企業,2009年藏藥產值僅6.28億元。同時,藏藥產品結構不合理,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嚴重。西藏藏藥生產企業共有藥品批準文號299個,但生產的藏藥品種僅為148個,有超過一半在同品種重復生產。
去年底,西藏自治區宣布將組建建筑、建材、礦業、旅游、藏藥五大集團,并設立5億元的產業發展和國有企業改革基金。
去年10月14日,西藏天路建筑工業集團成立,為此次五大產業整合重組打響頭炮。
藏藥集團改制的時間表也越來越臨近
11月16日,西藏宇妥藏藥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拉薩正式掛牌成立,發起人為西藏奇正藏藥(002287,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區投資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區藏藥廠、西藏藏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西藏自治區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宇妥藏藥產業集團注冊資本為1億元,經營范圍為藏藥材種植及貿易,藏藥研發、生產和銷售,藥品批發零售等。
“我們參與組建藏藥集團,目的是進行體制改革。西藏自治區藏藥廠目前是一家國有獨資企業,組建藏藥集團既是政府的一個目標,也是我們的發展方向。”貢嘎羅布說。
在此背景下,西藏自治區藏藥廠在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9800多萬元建設了如意珍寶丸現代示范廠,將優質資產和54類國字號標準藥從原廠剝離出來。
在貢嘎羅布看來,新廠的建設是西藏自治區藏藥廠從傳統的生產型企業向創新型企業的一大轉變,“目前土建已經完成,明年就進行認證和生產。這個新廠除了生產原廠的軟劑和散劑外,還將年產160噸膠囊、口服液、沖劑等軟劑。”
9月29日,西藏自治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扶持和促進藏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要求“自治區藏醫藥內部整合、組建集團,不僅要吸納資本進入,更要吸納這個行業的先進理念”。
貢嘎羅布透露:“自治區黨委、政府前年開了全區國有企業改革會議,界定國有企業必須在今年改制完成。政府要求要向行業的領軍團隊學習,同時要跟內地的大型企業,比如像修正、同仁堂合作。”
上市的渴望
西藏自治區對藏醫藥有多種政策傾斜,包括免稅、貼息等。“今年藏藥廠貸款4000萬元,由政府完全貼息。”貢嘎羅布說。
作為西藏自治區最大的制藥廠,西藏自治區藏藥廠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但是,這個仍然被稱為“廠”的企業有著強烈的改革沖動。貢嘎羅布說:“現在想與我們合作的企業很多,包括哈藥集團等,但是由于體制方面的原因,企業在發展迎合現代市場時還步伐緩慢。”
西藏自治區藏藥廠在改制的過程中并不看重有錢的企業來合作。“我們要選擇的戰略合作伙伴會是在這個行業中與我們有一致理念的領軍團隊。這樣才能做得長遠。”貢嘎羅布表示,合作企業如果要做大股東,就必須在合作中有中長期目標,承諾三年或五年內要達到怎樣的一個規模,并且如果在這方面能達成一致,怎么合作都是沒問題的。”
盡管企業還在集團化改制階段,但是貢嘎羅布對未來的企業上市充滿渴望。
“西藏是祖國的寵兒,第五次西藏工作會議以后,對藏醫藥有很多方面的政策優惠。如果我們改制步伐快的話,五年之內上市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貢嘎羅布坦言,“從企業這兩三年的業績來看,樂觀地說,上市應該沒什么問題。藏醫藥是西藏的特色產業,從政府層面來講,對我們這種改制中的大型國有企業,政策上的支持應該還是很強的。”
雖然西藏自治區藏藥廠在西藏藥業(600211.SH)、奇正藏藥(002287.SZ)這兩家上市公司都有股份,但是,“最大的樂趣是自己要上市。只有自己參與進去才能分享資本市場這塊蛋糕。”
藏藥的現代化挑戰
西藏自治區藏藥廠擁有藏藥頂級加工技術“坐臺”專利。所謂“坐臺”,是指藏醫們把金、銀、珍珠、珊瑚等名貴礦物質經過難度極大的特殊加工炮制后,煉制成無毒而具有奇特療效的甘露精華之王。其“甘露”商標在藏藥領域中成為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此外,其擁有的拉薩北派藏醫水銀洗煉法和藏藥仁青常覺配伍技藝,入選了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雖然西藏自治區藏藥廠擁有人才、知識產權等眾多獨特的資源優勢,但是在走出藏區、開拓內地市場的過程中,他們卻面臨諸多挑戰。
由于藏區地處偏遠,很多老專家一輩子幾乎從未走出過藏區,“沒有品牌和宣傳的意識,認為酒香不怕巷子深”。1994年,西藏自治區藏藥廠推行藥品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時,就有老專家表示很不理解。
除此之外,藏藥的特性也阻止了藏藥廠的網點拓展。
“自治區藏藥廠生產的都是傳統劑型藥,近54種的國字號藥全是黑藥丸,像"珍珠七十"有70種配料,"仁青常覺"有100多味藥。配藥需要一個過程。”貢嘎羅布說,“正是這些原因,自治區藏藥廠在全國只建立了近90家專賣店、220多家專柜,在新疆、內蒙古、寧夏等地仍然沒建營業網點。”
同時,由于內地和藏區人群體質和生活環境的不同,高原藥在平原用,其藥性和藥量存在差異,目前相關標準還在研究中,這也影響了內地人對藏藥的選擇。
針對這些問題,日前,西藏自治區出資1億元與西藏自治區藏藥廠共同成立“甘露藏藥有限公司”,將藏藥的丸劑逐步改成膠囊、沖劑,以適應現代市場需要。
同時,在西藏自治區政府的預期中,在“十二五”期間,西藏自治區的藏藥產值要達到20個億,西藏自治區藏藥廠也拿到了“任務”。“我們去年的產值是1.4億元,通過企業改制,我們承諾達到4~5億元的產值。”貢嘎羅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