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普藥企業隨著補償機制措施細化,基本藥物放量在即,從而帶來市場擴容和行業增長性機會。國信證券分析師賀平鴿指出,未來3~5年,伴隨醫療資源下沉、"全民醫保"提前實現、基本藥物制度自2011年起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必將撬動潛力巨大的基層消費市場,行業有望繼續保持20%~25%快速增長。
有獨家品種的中藥企業擁有定價權優勢,基本藥物中藥獨家品種企業和現代中藥企業擁有定價優勢。數據顯示,原料成本上升對中藥行業的盈利能力影響明顯,為應對成本上升對醫藥企業帶來的沖擊,提價是唯一的選擇。對于進入醫保和基本藥物目錄的產品,價格受到管制;只有中藥獨家品種才能享受定價待遇,并能充分分享進入醫保和基本藥物目錄放量帶來的益處。
有品種資源的龍頭企業在流通環節有優勢。根據此次采購新政,擁有上游生產企業客戶資源和品種資源的龍頭企業能夠更多的得到配送市場份額。此外,嚴格基本藥物采購付款制度,要求從交貨驗收合格后30天內付款,這又利好醫藥流通企業。
創新:生物醫藥騰飛
"十二五"的新興產業規劃中,生物醫藥作物生物產業的子行業將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2011年,生物醫藥的機會分為兩類,即二類疫苗和生物仿制創新藥。
我國疫苗市場由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構成,一類疫苗由政府采購,價格低廉,針對適齡兒童,由國家免費提供;二類疫苗未列入國家免疫范疇,由消費者自愿選擇、自費購買,價格較高,利潤也較高。
分析人士指出,二類疫苗的消費動力主要來自于:一方面居民收入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增加了我國居民健康投資支出;另一方面,SARS、禽流感、甲型H1N1喚醒了民眾的預防和健康保健意識。
2010年11月,三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明確研發防治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基因工程藥物和抗體藥物,加大傳染病新型疫苗研發力度。在生物技術藥物領域,重點突破大規模、高通量基因克隆及蛋白表達、抗體人源化及人源抗體的制備、新型疫苗佐劑、大規模細胞培養和蛋白純化等技術。
業內人士指出,在目前藥價趨降的形勢下,創新類產品無疑會獲得價格和審批等諸多優惠,這對具有創新能力的公司,尤其是具備研制國際前沿的一類新藥的企業帶來騰飛的機會。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由于傳統的新藥研究模式受到挑戰,合作開發將是大勢所趨。
整合:永不停歇的步伐
10月9日發布的《關于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指出國務院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精神,鼓勵優勢企業實施跨地區、跨所有制的收購兼并和聯合重組,促進品種、技術、渠道等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通過扶優扶強和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顯著提高企業規模經濟水平和產業集中度,醫藥企業數量明顯減少,醫藥百強企業銷售收入占到全行業銷售收入的50%以上。
這使行業龍頭國藥控股、九州通上市融資,華潤醫藥加強醫藥領域投資力度以及上藥集團重組,各商業巨頭均手握重資,借醫改"大流通"政策導向,紛紛進行擴張。國內醫藥行業大整合時代已經開啟。
業內人士指出,從國家日前公布的產業升級意見稿中可以看到,基本藥物主要品種銷量居前20位企業所占市場份額要達到80%以上,醫藥百強企業銷售收入要占到全行業銷售收入的50%以上,而醫藥流通方面,提高行業集中度則成為行業"十二五"規劃的關鍵詞。因此可以預見醫藥企業的并購將會愈演愈烈,央企和地方國資委的重組將成先行軍。作為大型企業集團上市平臺的相關公司,有集團雄厚的實力做后盾,這批公司將會最先把握良好時機先發制人。
從以上幾個層面來看,2011年,醫藥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來源:商務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