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17 0:00:00 來源:
未知
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提出縣縣建設中醫院以來,經過30年,縣級中醫院到底發展如何?記者查閱了相關數據。
2001年全國農村縣級中醫院有1844所,人員24.2萬人。2003年,縣級中醫院減為1745所,人員23.3萬人。2008年,縣級中醫院再次減少,尚存1509所;人員18.6萬人。
雖然機構數量和人員在逐年減少,而診療數據卻顯示,縣級中醫院年門急診和出院人次逐年遞增。發展滯后的中醫院與群眾日益增加的中醫藥服務需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何以出現這一現象?引起全國中醫藥廳局長們的思索。同時縣級中醫院和縣級綜合醫院發展對比之懸殊,更讓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參會代表痛心疾首。
縣中醫院發展現狀堪憂
與目前醫療機構整體發展不適應,與人民群眾的需求不適應
“中醫底子薄,薄就薄在縣級中醫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大寧在小組討論會上指出,縣級中醫院發展與目前醫療機構整體發展不適應,與人民群眾的需求不適應。縣級中醫院作為農村中醫藥服務網的主干力量,關系著農村傳統醫藥的興衰成敗,對整個中醫藥事業舉足輕重,影響深遠。縣級中醫院建設不好,鄉鎮帶動不起來,就起不到輻射作用。
2009年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縣級綜合醫院6204所,中醫院為1695所。差距不僅體現在機構數量上,資金投入的懸殊更是中醫人的隱痛。從國家到省市對一所縣級綜合醫院投入動輒上千萬元,而縣中醫院為了爭取數十萬元的資金卻要四處奔走。各縣人民醫院與縣中醫院相比,無論是床位規模、建筑設施,還是診療設備、人員配備等都不可同日而語。甚至有個別地方的縣中醫院因為生存困難,而被綜合醫院吞并。
重慶市衛生局副局長方明金告訴記者,縣級中醫院作為農村中醫藥三級服務網絡的龍頭單位,承擔農村中醫藥預防
保健、基本醫療等任務,接受鄉村兩級衛生機構的轉診,承擔中醫藥診療技術和適宜技術推廣、鄉村中醫藥人員培訓及業務指導等任務。而由于投入不足,縣級中醫院與綜合醫院建設的差距越拉越大,不僅患者流失,而且
人才流失也很明顯。
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副廳長、蒙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烏蘭對此深有感觸,“人家縣
醫院的樓蓋得氣派,硬件好。同樣是住院,縣醫院二個人甚至一個人一個病房,而中醫院七八個人一個病房,患者當然希望在條件好的地方接受治療。”而且由于硬件差,待遇低,縣級中醫院留不住人才。沒有優秀臨床人才,中醫藥服務能力提高就成問題。
其他參會代表紛紛點頭表示贊同。有代表提出,2009年,國家深化醫改提出重點建設2000所縣級醫院,中醫院僅占17%的指標,爭取到這樣的比例雖屬不易,但仍偏少,對于全國縣級中醫院建設是杯水車薪。
代表們認為,縣級中醫院建設是中醫藥發展的戰略支撐點,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十二五”期間必須得到重視和加強。云南省衛生廳副廳長、中醫管理局局長楊鴻生特別提出,最好出臺單獨針對縣級中醫院發展的文件。
縣中醫院是中醫藥“十二五”建設重點
國家局正與發改委協調,爭取400億元支持1500所縣中醫院建設
“強基層”是深化醫改的重點之一。而強化中醫藥基層服務網絡,首當其沖就是發展縣級中醫院。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會上明確表態,強調要高度重視縣級中醫院的建設,“十二五”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重點推進縣中醫院達標建設。
李大寧也說,縣級中醫院在“十二五”期間必須有根本轉變,不僅規模上要發展,醫療服務質量更要有提高。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