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21 0:00:00 來源:
未知
一個走下坡路的鄉鎮衛生院,受益于各級財政資金的投入重獲新生。
生存壓力變小之后,山東平原縣王鳳樓鎮衛生院積極介入公共衛生服務,成立了農民免費查體中心、“健康咨詢110”等,把關注重點轉向為群眾查體防病,普及健康的生活習慣。同時,衛生院還主動控制看病成本,能吃藥的不打針,能打針的不輸液。2010年,門診病人增加了5100多人次,住院人次卻比上年減少。
王鳳樓鎮中心衛生院是山東省平原縣鄉鎮醫院中的“領頭羊”。眼下,正當基層醫療衛生行業“回暖”,但衛生院住院病人卻呈遞減趨勢。平原縣衛生局局長任善義說:“住院病人減少,這是衛生院運行質量大幅提升的見證,是衛生院轉換角色、大力提供公共服務的自然結果。”
多級資金投入基層醫療
“走掉的職工陸續回來,患者也漸漸回流”
王鳳樓鎮衛生院成立于1965年,上世紀80年代進入鼎盛時期,發展成為平原縣的“名院”,當時全縣患者有一半多到這里來看病、住院。上世紀90年代,與全國大多數鄉鎮衛生院一樣,開始走下坡路。院長劉兆軍回憶說:“前幾年,這里是一片破舊平房,醫療設備落后,有的生了銹,病房、檢查室夏天漏雨、冬天結冰,一天來不了幾個病號,大夫們也陸續走了不少。”
2005年初,德州市實施了全市37處中心衛生院建設項目,王鳳樓衛生院名列其中,獲得“省長扶貧基金”50萬元,市里又撥付專款120萬元,縣、鎮兩級又分別配套支持,建起了新門診樓。今年,又爭取到了國家項目資金90萬元,投入400多萬元建起了綜合病房樓,新增床位60張。
中央、省、市、縣資金的投入,“救活”了這個鄉鎮衛生院,也恢復了衛生院職工的信心。之前走掉的醫院職工陸續回到衛生院,并帶回在大醫院、名醫院所學的專長,患者也漸漸回流。同時,衛生院購進了美國產CT、意大利產全自動生化儀、德國產CR放射后處理系統、韓國產彩超等先進設備,開展了白內障復明術、髖關節置換術、剖腹產、各類腫瘤手術、
中醫藥適宜技術、
精神衛生專科等30多項新技術。目前,醫院職工達到95人,其中,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占到總人數的33%。
開始轉向公共衛生服務
“健康查體是幫群眾防病,防病比治病更重要”
去年是我國新一輪醫改向縱深推進的重要一年。這一年,王鳳樓鎮衛生院明顯感受到了“醫改電波”的輻射,“原來基層醫療衛生行業賺錢經營、養家糊口的壓力大,如今,新的醫改正在把衛生院轉向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我們生存的壓力小了。”劉兆軍說。
據劉兆軍介紹,2010年,王鳳樓鎮衛生院積極開展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群眾
健康查體。全年共為2.4萬名農民健康查體,建了健康檔案,建檔率達50%,被群眾譽為“政府送給百姓的健康大禮包”。據統計,一年內全鎮共篩查出糖尿病580例,冠心病600多例,
高血壓及并發癥1200多例。除國家規定的檢查項目外,該院又組成小分隊,進村入戶免費為70歲以上
老人做眼部健康檢查,共查出白內障患者120多人。
“防病比治病更重要,給群眾治好病是醫生的天職,但能通過超前服務幫助群眾查體防病并倡導科學的生活習慣,這是醫院公共服務的職責,是醫德的最高境界。健康查體活動,就是一個幫群眾防病的過程。”劉兆軍說。目前,王鳳樓衛生院已經成立了農民免費查體中心、“健康
養生宣教長廊”和“健康咨詢110”,2010年共糾正群眾錯誤用藥360多人次,群眾用鹽過量、飲酒吸煙過量、食油過量等不科學生活習慣得到極大轉變。醫院門診部主任趙書波分析說:“很多病尤其是心腦血管方面的
疾病,只要提高警惕、加強預防,自己是可以控制的,今年住院病人的大幅減少,雖然不能完全歸因于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查體,但無疑與其密切相關。”
去年,圍繞“農民健康檔案怎么建、健康知識如何普及”,平原縣連續開展了3次大規模的鄉村醫生培訓。任善義說:“過去培訓鄉醫,主要是培訓如何治病;今年的培訓,則轉向了以防為主。”通過這樣的培訓和普及,平原縣要讓諸如“每天6克鹽”這樣的健康知識家喻戶曉。坊子村村民閆世峰不久前感覺右手麻木,來到鄉衛生院一查,血壓、血脂都嚴重超標,不過幸好還沒形成血栓。衛生院對他進行預防治療的同時,詳細講解了健康知識。老閆說:“輸液的同時,不但知道了鹽要少吃,酒要少喝,甜食也要少用!”
不讓鄉親多花錢
“不該住院一律不住院,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
“國家為什么要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的投入?不是為了扶持醫院和醫務工作者多掙錢,而是為了改善老百姓的就醫條件;醫改的方向和目的是什么?不單純是為了提高醫療水平,而是為了讓弱勢群體就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任善義說,“鄉鎮衛生院壓力小了,責任卻比以前大多了。”
鄉鎮衛生院離農民最近,農民80%的病都是在這里治療、康復,衛生院的運行質量與老百姓的利益密切相關。2010年,平原縣在王鳳樓衛生院成功探索了兩項改革:一是通過調整醫生考核獎懲辦法,根治“大處方”和“過度醫療”;二是通過
藥品招標采購,把藥品加成從50%多降至20%左右,28種常用藥價格下降40%,扭轉了“以藥養醫”的局面。目前,這個做法正在全縣18處鄉鎮衛生院推廣。
劉兆軍介紹說:“前幾天,張八莊的一個村民來看頸椎病,醫生給他進行了免費按摩,然后拿了兩包藥,光給他講注意事項和
保健措施就用了20分鐘,這在原來是不可能的。新農合制度讓農民看病能報銷,有很多患者來到
醫院主動要求住院,實事求是地講,住院病人多了,能夠直接增加醫院收入。可現在,通過醫改,醫院樹立了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觀,不該住院的一律不讓患者住院,能吃藥的不打針,能打針的不輸液,絕不讓百姓多花一分錢。”
根據實際需要,平原縣把新農合報銷比例從30%提高到65%,報銷封頂線從1萬元提高到了5萬元,報銷藥品目錄新增了38種,新開通12種慢性病門診報銷。2010年,王鳳樓鎮衛生院的住院人次雖然比上年減少667人,但門診病人卻同比增加了5100多人次;全年門診和住院報銷總數達47800多人次,報銷總額達171萬余元,同比分別增加3000多人次和50多萬元。這“一減三增”簡單的變化,是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有力證明。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