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2/14 0:00:00 來源:
未知
“十一五”期間,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在新醫改、全民醫保、發展社區醫療等政策引導下,我國藥品供應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用藥需求,藥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明顯提高,醫藥產業實現了健康快速發展。
我國醫藥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發展基礎得到全面夯實,生產與管理水平顯著提高。目前,我國共有原料藥和制劑企業4771家,
醫療器械生產
企業13500家。可生產化學藥品制劑60個劑型4500余個品種,制劑產能居世界前列;生產各類生物制品300多種,其中現代生物工程藥品
20余種;生產包括X射線斷層掃描成像、核磁共振裝置等47個大類3000多種醫療器械。
來自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的測算數據顯示,
2006年~
2010年,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增長
2.3倍,利潤增長近3倍,產業發展呈現快速上升趨勢。
2009年,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0048億元,實現利潤1061億元,出口交貨值達1050萬美元。預計2010年醫藥工業總產值將超過1.2萬億元。
在產業規模擴大的同時,我國藥品生產從零散走向集約。2006年~2009年,全行業百強企業的集中度已從不足40%上升到42%,規模超過80億元的藥企達6家。
在流通環節,目前我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133家;零售連鎖企業2278家,零售
藥店共計393998家。藥品監管的加強和市場的逐步規范,促進了醫藥商業飛速發展。2009年,醫藥商業銷售收入凈額4979億元,同比增長45.5%,實現利潤64.41億元,同比增長60.3%。各地企業積極調整營銷策略,努力開拓市場,醫藥商業銷售穩步增長,重點企業盈利能力有所增強,拉動了行業效益水平總體趨穩。
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明禹指出,“十一五”期間,我國醫藥工業呈現六大特點:產業規模快速增長;“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成果顯著,在創新藥物研究開發
、藥物大品種技術改造
、創新藥物研究開發技術平臺建設
、企業新藥物孵化基地建設以及新藥研究開發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企業實力顯著增強,年銷售額超百億元的大型制藥集團不斷涌現;出口規模持續增長;生物醫藥產業迅速增長;制藥企業質量安全意識和控制措施大大增強。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
、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會長白慧良指出,要實現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醫療的重大目標,醫藥產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支撐作用。新醫改政策實施以來,各項工作均取得很大進展,對于醫藥行業,無論是擴大市場規模
、調整產業結構,還是兼并重組,都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機遇。
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副會長潘廣成認為,在“十一五”取得輝煌成績的同時,“十二五”期間醫藥產業應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培育和發展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的制劑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努力促進醫藥產業在結構調整、自主創新、產業升級三方面發生戰略性轉變。
“十一五”期間
,我國醫藥產業在“走出去”和“引進來”兩方面也都取得較大進展。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公開數據顯示
,“十一五”期間
,我國醫藥產品出口金額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9.5%。一些大宗原料品種出口居全球領導者地位
,維生素C、維生素E、撲熱息痛、青霉素工業鹽和糖精鈉等分別占全球市場份額的65%、44%、40%、60%和90%。另外
,我國正成為全球中小型醫療器械與設備的出口國,醫用敷料和耗材等在國際市場占有較大市場份額。
近年來,外商投資制藥企業在華發展迅速,外商獨資、合資藥企約占中國醫藥市場份額的28%左右。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
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
(RDPAC)成員公司在華總投資額約為200億元人民幣,其中研發投資約為67億元人民幣。RDPAC執行總裁劉貞賢表示,未來跨國企業會加快將最新產品引入中國市場的速度,與本土企業一起促進中國
醫藥行業健康發展。
(記者 張旭)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