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2/25 0:00:00 來源:
未知
日前,廣州的何女士在買一種治療兒童腹瀉的藥物“杜拉寶”消旋卡多曲顆粒時發現,以前自己在另一家藥店購買,價格是每盒18.80元,但這家藥店的價格卻是47.40元。只是兩次購買的藥品規格不同,前者每盒8包,后者每盒12包。
何女士的發現是具有普遍性的,同一種藥品確實存在多種規格。只是何女士可能想不到,她購買的“杜拉寶”,遠不止她看到的兩種規格,其規格多達16種,價格相差45.50元。同一種藥品多種規格,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治療需要,但規格多達十幾種,無論如何是不能單純解釋為方便患者的。
其實,廠家為同一種藥品設計多種規格,只是為了變相漲價。近幾年,國家發改委多次下達藥品“降價令”,且過去以更改藥品名稱行漲價之實的做法已難行得通。于是,一些廠家就在規格上做文章,因為“降價令”基本上只是要求某種藥品的某種規格降價多少,而同種藥品的其他規格,價格則不受限制。顯然,生產廠家是在通過增加規格,來打政策的“擦邊球”。以“杜拉寶”為例,12袋裝的只比8袋裝的多4袋,而價格卻是8袋裝的1.68倍,高出的利潤不言而喻。
廠家設計出藥品的多規格,除了“蒙蔽”患者,“適應”了國家政策外,其他各方都是有利可圖的。對于廠家來說,規格多了,某一規格的藥品就可能減少了競爭對手,更易順利進入藥品
招標。對于
醫院來說,藥品在高價位運行,購進后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對于
藥店來說,規格多了,廠家可以根據藥店的規模分別供貨,小規格價格便宜,供應小藥店,大規格價格偏高,供應大藥店。規格一變,患者一時難以將其價格進行比較,藥店則可以更多地得到廠家的讓利。
多方合謀玩“規格游戲”,最終受損的還是患者的利益。因此,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
藥品規格的監管,制止惡意設計多種規格的行為,讓藥品價格更加透明,讓患者更易對不同規格的價格進行比對,以判斷出哪種規格的藥品更經濟,更適合自己。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