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2/28 0:00:00 來源:
未知
深圳翰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翰宇藥業)主營業務為化學合成多肽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多肽藥物制劑,旗下產品均為仿制藥。曾氏三兄弟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翰宇藥業設立之初,僅擁有相關藥品生產批號,而研發中心、生產廠房、設備等核心資產都在其母公司翰宇生物。翰宇生物為翰宇藥業承擔研發費用,并將其資產租賃給公司免費使用,由此可以看出關聯方對公司進行了利益輸送。
為避免技術和資產不獨立,公司對翰宇生物的相關研發和生產資產進行收購,人員進行整合,核心研發團隊和管理人員進入公司。但是通過分析發現,公司報告期內員工平均薪酬出現下降。我們不得不懷疑關聯方涉嫌以通過承擔員工薪酬的方式,再次向公司輸送利益。
公司與關聯方的非正常資金往來4倍于營業收入,大量往來不能說明合法來源和去向。公司還存在違反《票據法》,虛開承兌匯票,套取銀行資金的行為。
人員流失風險大
翰宇藥業由曾氏兄弟通過關聯公司出資設立,公司上市前股權結構中,董事長曾少貴持股34.32%,副董事長曾少強持股26.64%,監事曾少彬持股5.3%,兄弟三人合計直接持股66.26%.
在運籌上市過程中,翰宇藥業還獲得兩輪PE入股。2008年3月賽富三期毛里求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深圳創新投聯合入股,對公司增資5565.29萬元,賽富基金獲得20.91%股權,深圳創新投獲得4.09%股權。
這也是賽富基金首次進入生物醫藥行業。2009年1月賽富旗下另一只基金TQM再次對公司增資2214.77萬元,經歷此輪入股后,賽富三期持股19.97%,TQM持股4.51%,深圳創新投持股3.91%,PE合計持股28.38%.
公司另外5.36%股份由豐成投資持有,豐成投資是公司為鎖定核心骨干而設立的管理層持股平臺。但是我們發現其核心人員在這一持股平臺上的占股也很小。生產、研發、營銷、財務等核心部門負責人僅分別持股1.24%.
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研究員對《投資者報》表示,公司處在一個嚴重依賴技術研發的行業,對于這類技術型創業企業,管理層和核心研發人員持股比例過低,容易造成人員和技術流失。
令人不解的是公司管理和核心技術人員不但持股比例偏低,而且薪酬水平也不高。2007年至2010年前三季度,公司支付給關鍵管理人員的薪酬分別為29萬元、79萬元、214萬元、133萬元。
中科院上海生化所胡家磊博士告訴《投資者報》:技術型制藥企業總監級別的管理人員一般年薪都超過50萬元,如果薪酬過低,可能存在其他隱性補助,或者企業技術含量不足。
利益輸送明顯
翰宇藥業設立之初,僅用于申請藥品生產批號,實際上是一家空殼公司,研發和生產資產均在翰宇生物。
翰宇藥業獲得生產批號后,通過向母公司免費租賃廠房、設備的方式,進行生產。公司還免費使用母公司的專利和研發技術,不承擔研發支出。
根據會計配比原則,會計對象所取得的收入應與為取得該收入所發生的費用、成本相匹配,以計算凈損益。公司將收入留給自己,而讓研發費用、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折舊讓母公司承擔,存在明顯的不匹配,實際控制人通過翰宇生物向公司輸送利益。
公司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深圳特區所得稅“兩免三減半”政策,2007年免征所得稅,2008年及2009年,公司執行的所得稅率分別為9%、7.5%.同一控制下不同所得稅稅率關聯企業之間的利潤轉移,可以達到避稅效果,上述違規操作還有偷稅漏稅之嫌。
為避免研發和生產不獨立,公司2008年分兩次向母公司收購資產,并對人員進行整合。此前在母公司工作的核心研發團隊進入公司,研發人員的數量和比例都在增加。2007年至2009年,公司員工人數分別為127人、265人、285人,同期公司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分別為993萬元、1364萬元、1868萬元。
2007年公司主要員工為生產人員,總裁袁建成等技術人員在母公司領薪,員工平均年薪為7.8萬元,2008年大量公司高管、技術人員進入后,員工平均年薪卻下降至5.1萬元,2009年也只上升至6.6萬元。高薪酬人員進入后,平均工資不升反降,這讓人不得不懷疑實際控制人通過關聯方承擔員工薪酬,再次向公司輸送利益。
一位武漢地區制劑類藥品代理人員告訴《投資者報》:制劑類產品的出廠定價空間很大,銷售毛利也很大,從廠家拿到的10元、15元的制劑經過各級渠道后,價格可能超過100元。
我們發現公司披露的藥品價格數據只有變化比率,而沒有實際價格,而且與經過多級渠道之后的醫院銷售價格進行對比,數據沒有可比性。公司涉嫌隱匿實際價格,披露數據存在對投資者的誤導嫌疑。
我們對公司主打產品胸腺五肽(包括1mg、10mg兩種)的市場價格進行了調查。目前市面上胸腺五肽1mg供價在8元以內,一般5元左右,10mg20元左右。胸腺五肽2006年之前供價高,隨后大量廠商涌入,價格不斷走低,而公司的平均銷售價格卻在走高,2010年上半年超過20元。
資金拆借去向成謎
公司2007年、2008年營業收入分別為5620萬元、7736萬元。2007年公司收到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為2.14億元、支付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為2.63億元,系和關聯方發生的往來款,往來款4倍于營業收入。2008年公司收到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為1.76億元,支付與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1.61億元,系和關聯方發生的往來款,亦超過營業收入的2倍。
除2008年預付收購翰宇生物設備款3487萬可以說明合法去向外,其余均為資金周轉,或者配合銀行增加資金流量,均無真實來源和去向的說明。發行人與關聯方發生的購買商品的關聯交易僅為每年數十萬元的柴油用于發電,相比之下非正常往來款極大。
公司毛利率大,現金流充沛,經營沉淀資金大。
我們懷疑公司將大量資金拆借給實際控制人旗下的石化企業用于資金周轉。正常石化產品批零貿易,現金周轉極快,不存在“存貨貴現變難”的問題,亦沒有大的資金周轉需求。我們推測這可能與母公司的某種商業行為有關,比如有某種需要一次性大量預付現金的進口原油業務,然后逐步向下游分銷回款。
2007年3月公司開具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2400萬給深圳祥普貿易公司,由其將票據背書給公司關聯方深圳翰宇創業,深圳翰宇創業將票據貼現所得資金匯入公司賬戶。公司此項行為違反《票據法》規定,涉嫌經濟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