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4/14 0:00:00 來源:
未知
筆者并不支持管理理念的大流行,因為很多情況下可能會起到誤導作用,不能盲目跟風。理論終究是理論,“以人為本”不一定會再次流行,但是“以人為本”的思想絕不應該被淘汰,藥企人需要真正領會它的哲學內涵,將其用好用活。
“以人為本”,最初作為一種創新的管理理念成為流行的詞匯,大概已經有十多個年頭了。當時聽到諾基亞將“科技以人為本”作為廣告語,筆者頓感朗朗上口且確能極大地吸引眼球。
漸漸的,“以人為本”成為很多企業高管的口頭禪,好像只要說到“以人為本”就是一位好的管理者,一位懂得現代理念的管理者,一位深入民心的管理者。最終,各行各業都把“以人為本”作為座右銘。而根據自然界的規律,物極必反,聽多了以后,“以人為本”已經不再新鮮,人們開始漸漸淡忘這個流行詞匯。
談談中國的藥企。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醫藥行業高速成長,特別是近10年,無論是生物制藥、化學藥、醫療器械還是傳統的中藥產業,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當然,高成長的背后亦有隱憂:比如缺乏創新的研發能力,沒有強大的營銷能力,沒有科學的管理能力等,導致我國藥企的整體水平與外企在一些方面產生了明顯的差距。
筆者最近一直在思考這種差距形成的原因,當突然間想到“以人為本”這個已漸淡出人們視野的詞匯時,忽然豁然開朗,其實一定程度上說,中國與國外之間的差距就在對“以人為本”的理解和實踐中。越流行的東西越容易被遺忘,但是被遺忘的東西并非是沒有價值的。
在一些人眼中,“以人為本”是舶來品,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孔圣人就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融于其詩書禮樂之中。雖然我們沒有形成形式上的“以人為本”四個字,但是我們的管理理念中一直包含“以人為本”的思想。而在西方管理體系中,“以人為本”是相對于“以神為本”來說的,他們的思想同樣歷史悠久,并且實踐在企業管理之中。
實踐方向
1.做最佳雇主
“以人為本”首先體現在諸如“最佳雇主”們的以人才為本、以員工為本方面。
世界管理和中國管理舞臺上,每年都會評選“最佳雇主”,縱觀每一個被評出來的“最佳雇主”,他們在對待員工方面確有獨到之處。2010年全球理想雇主榜單中,谷歌、普華永道、安永分列前3位,他們都能給提供員工具有競爭力的薪水、系統的培訓,滿足員工對自由的追求,以及全方位的福利保障、舒適的工作軟硬件環境等。反觀中國的部分藥企,業績以兩位數增長,但是員工的收入卻好像碰到了天花板。有些甚至在提拔員工時論資排輩,員工在高壓下工作,難免精神壓力大,積極性不高。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