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5/18 0:00:00 來源:
未知
如果將中藥上升至產業,亳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號稱“藥都”,亳州還有不少“短處”。
“但凡到亳州的人,一定會到中藥材大市場去看看。在亳州,一半以上的人口與藥業密切相關。在全國,有藥商的地方就有亳州人,無論是從交易量看,還是從規模看,亳州都是全國最大的藥材市場,稱為藥都并不過分。”從事藥材生意30多年的沈敬連感嘆道,從起初“藥販子”到組建亳州市醫藥供銷有限公司,他有許多話要說。
其實,在亳州,不少藥商同沈敬連一樣,在談論藥市時表示,中藥材可以漲價但不能發燒,藥商希望多賺錢,但更希望這個行業健康發展,中藥材自身可以醫治發燒,但中藥材市場“高燒”光靠地方醫治不了。
優勢突出
自“非典”以來,中醫藥“剛性”需求擴張性增長,形成一波波高潮。作為我國三大中藥材市場之一,亳州因交通地理位置優勢和豐富的“地產貨”脫穎而出,成為最大的交易市場。
據了解,在種植方面,亳州藥材種植面積達91.5萬畝,占全國的1/10以上;種植面積全國單個市最大,決定了亳州中藥材地產貨豐富。在中藥材營銷方面,亳州建有全國規模最大、設施較好、檔次較高的中國(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該中心占地380畝,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經營中藥材的專業公司有350余個,行、棧、店、鋪近400處。交易中心有攤位4000多個,每天上市2800多個品種,上市量6000噸,成交額突破200億元。
“我們研制的一種新的養生保健產品已經上市了。”亳州方敏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敏表示,除了1萬多名藥商以外,在亳州,像她一樣的涉藥從業人員已達100多萬人。
在加工方面,亳州現有醫藥制造企業63家,2010年醫藥工業總產值達74.69億元,同比增長59.45%;工業增加值21.55億元,同比增長22.3%;中藥進出口額累計實現8600萬美元,同比增長40%。
“目前亳州從種植基地,到生產加工,再到商貿物流都融入了現代科技元素,一條涉及藥材種植、飲片加工、成藥制造、市場營銷、中藥研發等產業的現代化中藥產業鏈已逐漸形成。”亳州市藥業發展局副局長陳群表示,亳州GAP規范化種植基地達3萬畝,被科技部“火炬計劃”中心命名為現代中藥產業基地,萬畝東方芍藥園規模已具;此外,該市還形成了全國最大的中藥飲片產業集群,總產量占全國的1/3。
“亳州中藥材市場向來都是‘買的世界’、‘賣的世界’。在三大市場中,亳州無論是種植還是加工、銷售規模都是最大的。”陳群說。
瓶頸待除
4月16日,商務部在成都正式啟動發布了“中國·成都中藥材指數”,以監測中藥材的市場價格運行情況,這是全國首個中藥材指數。
“亳州無論是規模還是交易量都比成都大,為什么這一指數不在亳州發布?這主要是我們的信息化系統達不到要求。成都是省會城市,這一點比亳州有優勢,這也說明了我們的信息化建設還需加強。”陳群說,除此之外,亳州還有幾大問題待解決。
其一,雖然近年來中藥身價大漲,但在亳州,中藥產業鏈冷熱不均,藥農并沒有受益太多。
“與種糧相比,藥農種藥積極性不是很高,種糧可以有糧補,種藥沒有,并且多數藥材種植周期都在3年以上,短期很難見收益,量小決定了個別品種很容易被游資操縱,導致價格漲落像過山車,最終傷害的是整個產業。”陳群說。
這一點,沈敬連也予以了證實。他表示,自去年以來,其所在公司三大主營業務——醫療器械、西藥與中藥材中,中藥材利潤高出往年多倍。“去年做中藥材生意都賺得滿滿的,西藥利潤一直較少,醫療器械競爭激烈,這么多年來,中藥材利潤一直不菲。”
雖然賺了不少錢,但沈敬連坦承,漲幅很大的品種,從老百姓手里收購中藥材的價格并沒有大幅提升,而他本人則更希望產業鏈各個環節利潤增長幅度差距不大。“藥商最怕的是市場大起大落,說不定哪天自己就會是那最后一棒。另外,藥農見價格上漲也會盲目跟風,國家應該在這方面及時發布信息予以指導,建立對藥農的補貼機制,不能讓蔬菜的悲劇在中藥行業重現。”
其二,亳州藥材市場一度受假藥材所累,地方政府為了監管,出臺了各種舉措,但醫藥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地方行為的“有限性”。
“硫磺薰的饅頭為何屢禁不止?中藥材也是一樣,主要是以前沒有這方面的標準,加之早期不嚴,中藥現代化必須是標準現代化。可惜的是,現在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各地地域差別又很大,中藥材又具有很明顯的地域特征,管理部門想打假都不知道如何打,因為沒有標準,沒有法律依據,光靠地方監管,治不了行業的本。”沈敬連說。
其三,亳州雖然號稱藥都,但還有不少“短處”。
“在醫藥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陳群說,一是藥企數量偏少,規模偏小,整體實力不強,市場競爭力較弱;二是產業層次不高,產品檔次較低,低水平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三是知名品牌少,還未形成名牌優勢和品牌效應;四是藥企管理水平落后,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較弱;五是企業聯合協作意識不強,未形成有效的擔保和互保機制,引資、融資渠道單一,企業發展后勁不足。
“我們現在最缺的是人才。”方敏說,中醫藥產業要發展離不開各種人才,從中藥技師到資深中醫都缺。
“不過上面這些問題不獨亳州有,它是全國中藥產業的通病,亳州只是縮影而已。”陳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