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7/1 0:00:00 來源:
未知
2011年春,本溪和沈陽節點的石橋子,正成為一塊投資熱土:臺灣富基資本投資公司投資的中國藥都臺灣生技產業園項目、深圳愛爾創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數字化口腔產業園”項目、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并購本溪三藥并建設“三九醫藥北方物流基地”項目都在這里落地生根。
兩年多來,本溪生物制藥產業基地的眼光在不斷提高:從本溪藥園到北方藥谷,從北方藥谷到中國藥都,今年3月,遼寧省本溪高新技術產業區在這里掛牌。變化的不僅是稱謂,更是本溪人的信心,集聚力不斷增強,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藥都實現了化蛹成蝶的過程。
立足于此,本溪人要飛得更高:把中國藥都的旗幟插在全國生物醫藥產業的制高點!
5年內集聚200個醫藥企業
當初本溪人提出建設中國藥都,讓很多人側目:口氣真是不小!而時任本溪市市長的瑞就中國藥都的內涵與外延做了深入的闡釋:一是在藥業基地范圍內形成高密度產業集群,入駐企業、機構的數量國內最大,園區內產值超千億;二是基地內不但有醫藥生產企業,還要有醫藥的研發、中試、銷售和物流產業,以及教育與大學等,產業功能完備;三是藥業發展能夠支撐建設一個新的城區;四是這個基地要有外地藥業園區沒有的絕活,即便是別人有的,我們也要高人一籌,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這就是本溪要給世界的驚奇。建設中國藥都首先是緣于本溪藥業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生產要素充足、科研支撐有力、發展環境優越等比較優勢;建設中國藥都,就是要以“大產業、廣覆蓋”為特征,采取超常規的措施,以只爭朝夕的精神,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大發展。“大產業”就是一、二、三產業一起上,產學研齊發展,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化體系;“廣覆蓋”就是包含中藥、化學制藥、生物制藥、藥物中間體、健康保健品、醫療器械、醫療包裝品及醫藥物流等大醫藥產業的概念;建設中國藥都,就是力爭用三至五年的時間,在20平方公里的遼寧(本溪)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形成200個企業集聚、千億元銷售收入規模的產業集群,使藥業基地成為獨具特色、國內一流的國家級醫藥產業基地。
中國藥都所在地是本溪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目前正從省級高新區努力爭取成為國家級高新區。兩年多的火熱實踐,中國藥都正經歷了一種因為目標高遠、行動奏效而產生的嬗變,圍繞著醫藥的研發、醫藥的制造、醫藥的貿易和醫藥的服務的“四位一體”,向更高更新上邁進。
很多成果、很多現實都是先有理想和愿望,然后用腳踏實地的努力干出來的,只想不干不行,只干不想也不行。很多不可能的事,只要努力去做,就會變成現實。
高起點的中國藥都,帶著本溪人的夢想和激情出發!
制造吸引力集聚好項目
經過兩年多的招商和尋找,本溪人得出一個結論:其實全世界的資金都在尋找合適的項目,喜鵲落誰家,就看誰家的樹枝夠高、夠靚,有足夠的吸引力。
國內的一些醫藥產業集聚區,有的是以研發為主,有的是以貿易為主,而本溪選擇以制造業為主,同時圍繞著前端和后端,讓企業容易找到產品,讓研發機構容易轉化成果,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產生集聚優勢和規模效應。這是一種有本溪特色的藥都模式,也是這個地區尋求發展、吸引項目的一種策略。
在省科技廳的大力扶持下,本溪高新區先后投資8500萬元,建設了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研發中心和生命健康產業孵化中心,目的在于有效整合基地的創新資源,加快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為吸引科技驅動型企業入駐,省內設立了本溪生物醫藥產業專項資金,為入駐高新技術產業給予“三項經費”支持,并在科技創新型示范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小企業創新等方面在資金上予以傾斜,形成一個吸引科技創新的政策洼地。
如今,近10萬平方米的研發、孵化和商務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對藥都長遠發展發揮重要科技支撐作用的研發中心,已初步完成國家重大新藥研制平臺、生物制品分離純化平臺、三維微型器官藥物篩選平臺等7項公共服務平臺的搭建工作,簽約科研機構40家,入駐運營25家,儀器設備安裝到位800余臺套。孵化中心現已入駐13家企業,總投資2.4億元,達產后產值可達6億元。商務中心現已入住3家銀行和19家商務中介機構,以基地入駐企業為服務對象,已基本構建完成涵蓋金融、技術、人力資源、信息、咨詢、物流的全方位商務服務體系。
中國藥都在3年前就明確了建設大學城,為生物醫藥專業人才提供集聚高地的思路。經過努力,這里已經擁有了沈陽藥科大學本溪校區、中國醫科大學本溪校區、遼寧中醫藥大學本溪校區、遼寧科技學院4所高校入駐,目前正在整合本溪化工學校、本溪衛校的資源,組建遼寧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很快,藥都當地就會有5所不同類型的高校。
中國藥都與遼寧科技學院合建的實訓中心一期工程,建筑面積5831平方米,設備總投資1140萬元,包括制劑培訓、生物制藥、中藥制藥、藥品檢驗、GMP管理培訓等五大板塊,目前,項目技術方案和管理運營方案已經通過專家論證,部分設備已安裝到位,可實現實訓能力1500人/年,全部設備安裝到位后實訓能力將達到4500人/年。
依托入駐高校,圍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構建高、中、低端人才的教育培訓體系,打造生物醫藥專業實用人才,這既為中國藥都產業發展提供后勁和動力源泉,更是吸引項目資金集聚的另一賣點,企業落腳后,可以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人才。
在重視研發階段的同時,中國藥都更重視直接建設生產企業,因為醫藥品種從研發到投產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本溪選擇轉品種、買品種、研發品種一起上的路子。修正藥業落戶本溪就體現了這樣一種模式,他們在本溪準備上一批產品,有的是企業原來儲備的品種,有的是直接買過來的品種,企業一旦投產,就會立刻形成生產規模,產能會立刻釋放出來。
一批批企業帶著一批批醫藥品種來到這里,會在短期內產生中國藥都強勁的吸引力,形成一個全國叫響的以生物制藥為核心的產業區域,而醫藥研發機構、物流產業等會因此受到更大的吸引,隨之而來,研發和生產形成良性的互動和共生作用,提高了這個生物制藥產業基地的產業豐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