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0/5 0:00:00 來源:
未知
在轉型升級的天空里,浙江“勁企業”的表現值得喝彩。
近日,余杭區舉行“凱美納”國家一類新藥成功上市發布會。由貝達藥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鹽酸埃克替尼(凱美納)”上月正式投放市場,終結了西方藥業巨頭在這一領域的壟斷歷史,被衛生部部長陳竺贊譽為相當于民生領域“兩彈一星”問世。
目前,在杭州一些大型醫院內,“凱美納”已應用于肺癌的臨床治療。
與此同時,浙江華芯科技有限公司3款替代進口的新產品進入試用階段,并填補國內空白,國產汽車有望用上浙江產的點火芯片。
投入1.5億元10年磨一劍
從開始研發到最終研制成功,“凱美納”走過了整整10年的艱難歷程。
2003年,畢業于美國阿肯色大學的醫學博士丁列明和耶魯大學博士后王印祥等3人,帶著剛剛完成化學合成和篩選的新藥項目——BPI-2009(鹽酸埃克替尼)回到中國,在余杭經濟開發區注冊成立了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在此之前,他們已在該新藥的研發上花了3年時間。
新藥的研發,投入大、時間周期長,不僅需要專業技術人才,同樣需要有雄厚的財力和足夠的耐心。從2000年開始研發到2010年研發成功,丁列明和他的團隊先后投入了1.5億元到2億元的資金,期間沒有任何產出,這對剛處于起步階段的研發團隊來說十分吃力。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和研發團隊的運轉資金主要來自三方面:丁列明等海歸博士的自有資金,美國一家風投企業的資金,以及我省著名民營企業新湖集團的資金支持。
去年,貝達藥業自主研發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凱美納”終于研制成功,成為我國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創新藥。“靶向抗癌藥”被形象地稱為殺死癌細胞的精準制導導彈,能精確地找到癌細胞并將之消滅,而不誤傷健康細胞,具有高效、低毒、安全、可靠等特性。
在此之前,我國治療肺癌所用的靶向抗癌藥完全依賴美國、英國進口。目前國際市場上同類藥易瑞沙的價格是550元/片、特羅凱是660元/片。平均算下來,一位癌癥患者用進口藥每月需開支1.6萬到2萬元。“這兩種產品上市已有四五年時間,但由于價格貴,目前國內的使用量也就3到4萬病人。”貝達藥業市場總監萬江介紹說。“凱美納”每片售價約400元,每月1.1萬元左右,一個月能省下5000到9000元。
產能只能滿足少數病人需求
“今年我們產品的銷量估計可以達到1個億,明年保守估計可以達到1.5億。”昨天,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告訴記者。
據了解,按貝達藥業現在的產能,如果滿負荷運轉,一年的產能可達到5億元左右。貝達藥業的市場總監萬江介紹,作為一種抗癌新藥,在臨床應用中,無論是醫生還是病人都還有個接受的過程。
不過,即使是一年5億元的產能,也只能滿足3萬左右病人的需求。“國內每年新增的肺癌病人約50萬,加上原來在治的病人,每年在治的病人數至少在60萬以上。因此,‘凱美納’的市場需求是非常大的。”萬江說。作為替代進口的抗癌新藥,如果能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普及速度將大大提高。
貝達藥業現在在余杭經濟開發區的廠房,占地面積僅40畝。目前,貝達藥業也正積極籌劃新建廠房,準備兩三年后擴大產能。據悉,“凱美納”成功上市的消息發布后,國內許多地方和醫藥企業紛紛打來電話,希望與貝達藥業合作建廠。不過,貝達藥業希望在余杭當地找理想的場地建設新廠房。一旦新廠房建成,加上國內相關扶持政策的出臺,這一治肺癌新藥便有了進一步降價的空間。
同方掌門人信奉“股權散人才聚”這一散,國產高端點火芯出爐了
成立不到2年時間,已經有3款替代進口的高新產品進入試用階段,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浙江華芯科技有限公司的成果轉化速度驚人。
注冊資金1億,一期投資達6億的浙江華芯科技有限公司,是同方集團掌門人朱志平的一次轉型,選擇進入高科技產業他只用了“一念”。從事了10多年房地產生意,曾經輝煌過,如今也感到寒意。2009年,房地產行業在金融危機后再度繁榮,他選擇了轉型。
“我的團隊都是從美國過來的,10天決定,20天就完成公司注冊。”朱志平說,“我只會3句英語,我把華芯30%的股份和40%的利潤都分給4個高層,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1年前采訪朱志平時,全球采購來的設備正發往杭州,如今栽下的樹已經結了果。那時他就說:“轉型貴在果斷,很多企業家思前想后,日里想到夜里,菩薩還在廟里,沒有一個項目是萬無一失的,風險和收益是并行的。”
“我們企業研發的汽車點火芯片填補了國內空白,光想想中國一年要消費多少輛汽車,就知道市場有多大。”浙江華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偉博士說,這個產品原先一直被美國、日本的公司壟斷,華芯團隊中有一位博士,曾經就職摩托羅拉,研究了很多年,加入華芯后將研究成果產業化,不僅填補國內市場空白,而且性能不遜于進口產品,價格還便宜。
除了汽車點火芯片,華芯還有2款新產品,一個用于風電、電動車的電源轉換器模塊,另一個是用于大功率電率控制器件的晶閘管,產品目前已經全部進入試用階段。汽車點火芯片容易懂些,后面兩個產品,通俗點,就是減少傳統電網在電力應用中的消耗量,包括讓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能夠實現儲存。
“不出意外,年底就能正式進入市場。”朱志平說,“現在每年都要虧幾百萬,不過我們看好明天。”他表示,高科技比想象的要困難很多,他們在做的一些產品都是國外壟斷的,要避開國外的技術壁壘,研發出更好的產品。
高科技企業投入大風險高,而且產出周期長,“華芯速度”讓大家疑惑。
“現在企業革新,最缺的就是人才,另外缺的就是老板的耐心和信任。”朱志平說,汽車點火芯片系統原本是引進的一位高管的研究項目,發現國內市場巨大,就開始產業轉化,但這些科研成果所有權都是他們個人的,這是對人才的尊重,另外公司除了高薪聘請,還給4位高管配比了30%股份,公司只要有利潤,40%分配給高管,標準的股權激勵。
2011“勁企業榜”8日頒獎
浙江貝達藥業、浙江華芯科技,是錢江晚報2010“勁企業榜”上榜企業,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還是首屆科技新浙商。他們成長、跨越的每一步,他們填補的每一個生物醫藥、科技領域的空白,我們都是欣喜的“圍觀者”。
成長型企業的發展之路,吻合“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浙商堅韌不拔,注重實戰,做大事不拘小利,聚人才不吝股權的風格,又為科技騰飛插上了翅膀。前不久,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屠呦呦教授因為發現了青蒿素,拿到了今年的美國生物屆拉斯克獎,而真正把青蒿素產業化并形成完整產業鏈的,卻是浙江華立集團。
記錄浙江成長型企業的的腳印。2011“勁企業榜”由錢江晚報、浙江中小企業局、中科商學研究院、浙商創投共同評出,10月8日下午2點,我們在金溪山莊舉行頒獎禮暨投融資見面會。想參加者可向96068報名,或上錢報微博,私信“錢報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