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1/4 0:00:00 來源:
未知
市場人士估計,今年中國疫苗產業增速將達20%左右,到2012年左右,疫苗市場規模將達到120億元。疫苗產業的高速發展,有望提升相關企業的業績,疫苗板塊望迎來集體爆發。
明年疫苗市場規模將達到120億元
臨近年底,我國疫苗產業在政策和市場的雙向推動下,走得風生水起。
10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疫苗供應體系建設規劃》,重點項目安排投資規模約94億元。
市場人士估計,今年中國疫苗產業增速將達20%左右,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1-2015年中國生物制藥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預計到2012年,我國疫苗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20億元。
政策面暖風頻吹,疫苗企業也快馬加鞭。本報記者昨日獨家獲悉,一家疫苗龍頭企業正在積極拓展國際市場,負責出口業務的相關人員目前正在瑞士斡旋;此外,國內疫苗領軍企業天壇生物也在11月1日公告稱,大股東中生集團已完成改制,這意味著中生集團香港上市的步伐提速。
⊙上海證券報記者 宦璐 ○編輯 艾家靜
多重因素助推產業發展
截至目前,我國有疫苗生產企業36家,能生產預防27種疾病的疫苗,年生產能力達10億劑;現階段我國疫苗市場的規模大約為50億元。
從全球疫苗產業來看,未來幾年預防疫苗市場將保持9.7%以上的年均復合增長率,201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50億美元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疫苗市場將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之一,I類與II類疫苗市場分別保持15%與20%左右的增速,至2014年將分別達到100億與230億左右的市場規模。
促使我國疫苗市場快速增長的因素有以下幾個:首先,人口基數大、新生兒數量多、人口老齡化加劇;其次,國家重視公共衛生體系的建立,制定并完善一系列相關法規,規范疫苗市場秩序;再次,國家不斷加大對生物產業的投資和政策扶持。而在中生集團營銷中心副總經理肖奇友看來,政策推動是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
“中國疫苗市場增速高于全球整體水平,銷售占藥品比不到1%,遠低于全球2.7%,有較大的增長潛力。”招商證券行業研究員指出。此外,老齡化等人口結構變化導致的潛在巨大需求和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穩定增長等因素,都將成為疫苗產業發展的驅動力。
期待重磅新疫苗
在招商證券醫藥行業研究員看來,未來對中國疫苗產業來說,迫切呼喚“重磅新品種”,即培育重要急需新產品、加快研制和研發一批新的疫苗品種。
“未來2-3年疫苗領域或有大量產品獲批,競爭格局更趨激烈,價格戰不可避免。”招商證券醫藥行業研究員指出,要想在競爭中占據優勢,除了產品質量、工藝、價格有競爭力外,布局新型疫苗開發、建立高端技術平臺是當務之急。
而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傳統疫苗高成長難度將越來越大,全球的疫苗市場將來要靠像輝瑞Prevnar這樣的“重磅疫苗”來拉動,一旦出現一至兩個“重磅疫苗”,整個市場將可能出現爆發式成長。
歷史經驗也證明,重磅疫苗對產業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2009年H1N1流感爆發,流感疫苗廠商的銷售收入大幅度增加,其中葛蘭素史克、賽諾菲巴斯德和諾華三家公司流感疫苗的銷售總額在2010年上半年達到了64億美元。到2010年,幾個高品質的新型疫苗產品開始“發力”,輝瑞的Prevnar和默沙東的Gardasil兩大品種,去年全年的銷售額都超過了15億美元。
監管從嚴趨勢不變
盡管中國的疫苗產業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間,但從相關政策來看,監管從嚴的趨勢并不會改變。
華夏仲景負責人董先生曾經接到兩個全球知名的生物醫藥公司想進入中國市場的咨詢項目。“由于疫苗跟一般藥物不一樣,沒法找代理商經銷,政府對渠道的控制又十分嚴格。結果到最后,這兩家公司都鎩羽而回。”
從長遠的發展眼光來看,嚴格的監管利于行業發展。業內人士稱,“跟葛蘭素史克、賽諾菲這樣的巨頭相比,我國的疫苗企業在研發投入、創新能力上存在相當的差距。”
在中生集團營銷中心副總經理肖奇友看來,我國疫苗行業的發展存在兩大不足,而剛剛出臺的《疫苗供應體系建設規劃》有望補足“短板”。
首先是研發能力不足,《規劃》提出,支持具備研發能力的企業加強研發,尤其是加強手足口病等6種疫苗的研發。其次是規模化生產及應急保障能力不足,《規劃》對此提出建設生產設施,對應重點項目擴產及提高疫苗生產裝備水平。
此外,《規劃》還提出建設疫苗質控檢驗體系,疫苗研發能力與產能擴增都將獲得間接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