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河北石家莊開發區的黃河大道,一股特殊的酸味撲鼻而來,這股氣味來自世界上產能最大的維生素C(下稱“VC”)生產商石藥集團旗下的維生藥業。和所有其他VC生產商一樣,今年的冬天讓維生藥業感到異常寒冷。
VC原料藥的價格一整年來都在下滑。數據顯示,VC價格已從2009年100元/公斤的高位降到目前26~28元/公斤的水平,行業龍頭也已不堪重負。石藥集團在港上市公司中國制藥年中財報顯示,公司VC系列銷售收入9.78億港元,同比下降14.6%。
“在技術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產能過剩必然造成價格下滑。”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談圣采對記者感慨,中國原料藥領域不斷出現惡性競爭,VC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誰的擴產沖動?
除了荷蘭帝斯曼(DSM)外,目前全球主要的VC產商都集中在中國。而本土企業則以石藥集團、華北制藥、東北制藥、江山制藥等四家企業為主。
現在,產能過剩成為VC行業揮之不去的“陰影”,誰在擴產卻成為一個謎團。11月21日,石藥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堅稱,公司近兩年并沒有擴張產能。“大企業的產能都比較穩定,關鍵是那些新增產能的小企業。”上述石藥負責人認為,小企業盲目擴產是造成這輪跌價的主因。
然而,今年部分小企業已停產許久。曾在2009年上馬近3000噸VC產能的山東潤鑫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健告訴記者,公司的VC至少已停產了半年。記者獲悉,曾被稱作行業新秀的山東魯維制藥有限公司,今年也已停產VC。
張健認為,價格下滑的主因還是大企業的產能持續高于需求,從而引發供求失衡。“我了解的是,在海外市場大企業手里仍有約4萬噸的庫存沒有消化,價格自然要下跌了。”
一些小規模VC生產企業的人士相信,行業龍頭們事實上仍有很強的擴產沖動。一個可以佐證的例子是,東北制藥的增發募資方案中,計劃將VC的原料山梨醇的產能從4.5萬噸增加至7.68萬噸,全部用于公司自產VC。按照生產比例,這些山梨醇至少可以供應3萬噸VC的產能,而東北制藥目前的VC產能不足1.5萬噸。
“大、小企業都存在擴產,但主要還是大企業的產能過大。”健康網首席分析師周健表示,由于產能沒法消化,目前下游經銷商進貨都趨于謹慎,增加庫存的情況很少。
然而,在巨大的價格壓力下,有一家企業仍明確表示明年還要擴產。山東天力藥業有限公司(下稱“天力藥業”)銷售部一位負責人對記者稱,公司明年要將產能從1.2萬噸增加到1.5萬噸。“我們是亞洲最大的山梨醇生產商,還有自己的電廠,能源和原料成本都很低,這是我們的優勢。”該負責人表示,即便是目前的VC價格,公司也不會虧損。
天力藥業是山東聯盟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企業。一位熟悉該公司的人士稱:“今年銀行貸款普遍收緊,行業內不少企業資金鏈都很緊張,只有他們這樣有實力的企業還能撐。”該人士告訴記者,此前新增VC產能的河南華星制藥廠今年也已停產。
政府“管不住”
天力藥業年產山梨醇35萬噸,是國內VC“四大家族”的直接上游企業之一。記者從該公司了解到,就該公司提供的原料換算,今年“四大家族”中,石藥集團的VC產量約為3萬噸,華北制藥2萬噸,東北制藥近1.5萬噸,江山制藥1萬噸。
再加上天力藥業、安徽泰格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沈陽同聯藥業有限公司、鄭州拓洋制藥等幾家企業的產能,合計產能將達十多萬噸,對照2010年12萬噸的需求及VC每年5%左右的需求增速,今年產能過剩局面仍然嚴峻。
“VC并不屬于資源類,通過配額制與WTO的相關規定本來就有矛盾,所以行業的監管規定并沒有起作用。”健康網總經理吳惠芳參加完今年的維生素產業會議后,曾在微博中稱。
在2009年的VC擴產潮流中,河南華星制藥廠、山東潤鑫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等按規定無法申請到VC生產企業資格證,然而在設備建設完成后,照樣開始了生產。張健表示,要拿到生產證件并不困難,產能一旦上馬,地方政府總會給予批準。
面對監管乏力又難以自律的VC行業,石藥等行業龍頭都試圖從下游突破。上述石藥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公司維生素成藥品牌“果維康”系列取得了超過兩億元的銷售額,今年預計還有增長。然而一個細節是,去年石藥在中央電視臺大力投放的“果維康”系列廣告今年“降格”到了地方臺,對此該負責人也承認廣告費用有所縮減,但并不承認產品銷售擴展有困難。
“這些VC企業要徹底轉型困難還很大,渠道品牌都不成熟。目前多在探索復合維生素或營養配方,提升VC的終端用量,以此帶動需求。”吳惠芳說。(陸晉源)
附表:2007~2011年維生素C國內價格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