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2/22 0:00:00 來源:
未知
從未生產過微生態制劑相關產品的京新藥業(002020,收盤價18.55元)昨日宣布,將斥資4000萬收購“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生產技術”及相關資產,從而邁出了第一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四海生物擁有的上述技術尚存爭議。因為,東北制藥(000597,收盤價8.20元)沈陽第一制藥廠擁有該技術專利并生產出產品 “整腸生”,目前正以侵權為由再一次將四海生物告上了法庭。面對過往屢次敗訴的四海生物,京新藥業此時收購無異于火中取栗。
對此,四海生物法人代表張守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兩家技術并不相同,“即便法院再判我們敗訴,大不了不生產,反正他們的專利明年到期。我們賣給京新藥業的資產中,光批件就值3000萬。”京新藥業也表示是相中了四海生物的批件。為什么不等官司了結之后再出手?京新藥業回應道:“我們不買,別人要買。”
專利曾被“偷梁換柱”
京新藥業昨日公告稱,擬以4000萬元的價格收購四海生物相關資產,其中最主要的是 “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生產技術”,評估值高達3890.21萬元。評估機構表示,是考慮了該技術的未來收益貢獻,從而產生增值而做出這樣的評估。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四海生物擁有的這項技術其實尚存爭議。
“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生產技術”目前已生效的專利只有一項,申請號為“92113318.9”,專利名稱為“地衣芽孢桿菌生態制劑的制備方法”;申請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3醫院(以下簡稱203醫院),發明人叫吳鐵林;申請日為1992年11月30日,到期日為2012年11月29日。
“法律狀態”顯示,該專利信息曾進行過多次變更,現在專利權人為東北制藥沈陽第一制藥廠。從1992年開始,該廠就利用此技術生產和銷售藥品“整腸生”,其另外一個名字叫“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整腸生”主要用于治療急慢性腸炎、痢疾及各種因素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腹瀉等疾病。
尚在保護期內的唯一一項“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生產技術”,為什么四海生物也有?原來,發明人吳鐵林曾以該專利出資,與其他自然人組建了四海生物,并當上了法人代表。
昨日,四海生物現在的實際控制人張守真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地衣芽孢桿菌生態制劑的制備方法’是由203醫院組織研發的,吳鐵林是技術負責人和主要研發人員之一。研發成功后,203醫院申請了專利,并將技術轉讓給了東北制藥沈陽第一制藥廠。但,吳鐵林不知道從哪里弄了個蓋章的聲明,將發明人變更成他自己,并用這個專利騙了我們這群股東。”
2007年,203醫院將吳鐵林及四海生物告上法庭。經過多次上訴,吳鐵林及四海生物最終敗訴,法院判決專利歸203醫院所有,而東北制藥沈陽第一制藥廠則繼續與其合作,生產“整腸生”。
四海生物官司纏身
官司輸了后,由于早已經拿到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批件號、藥品批準文號等相關文件,四海生物開始利用自身的技術生產 “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也正是其現在賣給京新藥業的技術。資料顯示,四海生物已經在申請發明專利,專利申請號為“201010578718.9”,已通過初步審查合格,目前尚處于實質審查階段。
盡管四海生物號稱技術自有,但官司仍接踵而至。
今年,東北制藥沈陽第一制藥廠又將四海生物告上法庭,指四海生物在其生產的“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產品上擅自使用該廠擁有的專利“地衣芽孢桿菌生態制劑的制備方法”,侵害了該廠的專利權,要求法院判令四海生物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90萬元。這次,法院還是判決四海生物敗訴!
張守真對此解釋說:“跟203醫院的官司輸了后,我們就沒有繼續使用這些標識。只是當時倉庫里還有200個老箱子,我們覺得有點可惜,就繼續用,在沈陽賣了大概20箱左右。沈陽第一制藥廠告贏了,我們也不過是賠3萬塊,我覺得不多,也就算了。”
東北制藥沈陽第一制藥廠并未罷休,很快又起訴四海生物擅自使用該廠擁有獨家使用權的“92113318.9”號專利方法,生產、銷售侵權產品 “地衣芽孢桿菌膠囊”,同時要求支付98萬元調查、制止費和1402萬元經濟損失。該案目前還在審理之中,尚未判決。
很明顯,這一次,東北制藥沈陽第一制藥廠指向的正是四海生物號稱的“自有技術”。不過,張守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的技術采用的是階梯式發酵法,比東北制藥沈陽第一制藥廠的液體發酵法收率高出60%.”
相中藥品注冊批件
四海生物官司沒有了結,京新藥業此時卻出手收購,無異于火中取栗。
萬一官司又輸了呢?張守真回答:“即便法院再判我們敗訴,大不了不生產,反正他們的專利明年到期,這期間我們都不生產,到2013年才生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問:“既然專利明年11月29日就到期,京新藥業為什么要買你們的技術?”張守真說:“京新藥業算很有眼光,我們賣給他們的資產中,光批件就值3000萬。遠大集團、亞寶集團、中信集團等開價都在6000萬元以上,我們之所以選擇京新藥業,考慮他們是上市公司。如果專利申請成功,保護期是20年,在這20年里,沒有廠家能用我們的技術生產‘地衣芽孢桿菌膠囊’。”
京新藥業方面,公司董事會辦公室工作人員也承認相中的是四海生物的批件;為什么不等官司了結之后再出手?該工作人員回應:“我們不買,別人要買。”她表示,四海生物出售的這部分資產沒有問題,“‘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目前也就四海生物和東北制藥沈陽第一制藥廠能生產”。很明顯,京新藥業是想分一杯羹。
東北制藥的工作人員在接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電話后回應:“我不是很清楚沈陽第一制藥廠和四海生物官司的事。”他介紹道,公司生產的“整腸生”屬于制劑、普藥,“像這類治療拉肚子的藥很多,‘整腸生’目前還在市場挖掘期,毛利率不算高。”記者問18%能不能達到?他說:“差不多這個樣子,這在制劑類中算比較低的,好的一點藥物,毛利率能達到50%以上。當然,我們還是希望能把‘整腸生’的毛利率做到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