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重慶啤酒(600132.SH)未能如期復盤,“治療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項目”臨床試驗的最終結果尚不得而知,而曾經被吹起來的“大泡沫”仍有瞬間破裂的風險。
醫藥行業似乎“泡沫”四伏,而為人熟知的狂犬疫苗又是如何呢?
遼寧成大(600739.SH)用2004年引進的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技術坐穩了8年后國內狂犬疫苗市場龍頭的位子,尤其是在2009年國家藥監局加大狂犬疫苗監管力度后進入了快車道,保持高增長和高收益,吹起了美麗的行業“泡沫”。
長春高新(000661.SZ)、廣州藥業(600332.SH)等覬覦狂犬疫苗預期美麗的“泡沫”而紛紛殺入,但鎩羽而歸或慘淡經營。
但基于行業美好的預期,即使在“監管風暴”的寒冬下,始終有賣方研究員不遺余力地支持。
或跟隨,或另立山頭,星湖科技(600866.SH)和中牧股份(600195.SH)紛紛選擇了后者。
星湖科技“探路”的人用狂犬疫苗(雞胚細胞)以及中牧股份涉足的犬用狂犬疫苗,均想成為所謂的“全國第一”,但這背后似乎在賣方研究員的伴隨下演繹著各自的行業“新泡泡”。
高利潤的行業“泡沫”
2004年,隸屬遼寧省國資委的遼寧成大(600739.SH)主營業務還是進出口貿易和經營醫藥連鎖,分別占了全年營業收入的56.09%和42.07%.
而當年年底遼寧成大與大股東遼寧成大集團及下屬企業的一則關聯交易,開啟了國內狂犬疫苗市場新的格局。
遼寧成大與遼寧成大集團有限公司、大連成大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于2004年12月22日簽訂了《股權轉讓合同》,以1112.8萬元受讓以上兩家公司持有的遼寧成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大生物”)的80%股權。
當時成大生物從美國引進了采用生物反應器高密度培養vero細胞生產狂犬病疫苗[以下簡稱,“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技術,通過了臨床實驗,隨即便取得了新藥證書并獲準上市。
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突破了國際流行的逐級放大培養工藝,實現了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目標;憑借該技術,遼寧成大奠定了之后國內狂犬疫苗行業龍頭的基礎。
2005年,成大生物工業化疫苗生產基地正式投產,在無序競爭的國內疫苗市場中實現了銷售收入2700萬元。
但至2006年,成大生物狂犬疫苗業績呈幾何增長,實現銷售收入2.11億元,同比增長681.48%,凈利潤為1.30元。2006年,遼寧成大生物制藥收入毛利率達到了89.62%.
如此高的毛利率,市場紛紛覬覦這塊蛋糕。遼寧成大獨門一時的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技術亦被同行業所掌握,包括上市公司廣州藥業、長春高新亦紛紛涉足狂犬疫苗(vero細胞)。
2007年-2008年,諸多“分食者”的加入,使得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場嚴重供大于求,但2008年遼寧成大的銷售收入、市場占有率和利潤指標在國內狂犬病疫苗行業排名中名列榜首。
2009年因國家加大疫苗行業的監管力度,遼寧成大諸多競爭對手在行業洗牌中倒下,但其當年反而實現了銷售人用狂犬病疫苗351萬人份,創歷史新高,拉開了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上半年,遼寧成大的生物制藥的銷售收入各為4.32億元、8.41億元和4.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02%、94.44%和24.74%;而其相應的毛利率仍然維持高位,分別為86.88%、88.10%和86.92%.
上海一位創投人士表示,“處于成長期的行業具有競爭激烈、高增長和高回報的特征,逐利的資金會紛紛涌入;但擠掉這樣的行業泡沫后才會進入成熟期,但相應行業投資回報率也會降低?!?/P>
遼寧成大憑借較早引進了先進的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技術,鎖定了行業利潤,又通過2009年的疫苗行業的大洗牌,鞏固了行業地位,這樣吹起了讓市場垂涎三尺的高利潤“泡泡”。
然而,行業龍頭遼寧成大吹起的高利潤“泡泡”做價值導向,一時間,無論是一撲而上的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技術跟隨者,還是另辟蹊徑的“新一代”人用狂犬疫苗(雞胚細胞)探路者,各自項目即便低調實施,也會有職業“鼓吹手”為其吹一個相應大小的“泡泡”。
寒冬下跟風者的“鼓吹手”
上市公司長春高新和廣州藥業成了遼寧成大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十足的跟風者,均是采用其生物反應器微載體工藝生產狂犬疫苗。但2009年的一場以遼寧成大為標桿的行業“監管風暴”,著實讓跟風者吃盡了苦頭,在狂犬疫苗寒冬期諸多賣方研究成了跟風者的忠實“守護神”。
正當2006年遼寧成大通過子公司成大生物取得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2.11億元銷售成績后,主營業務本身為中西藥制造的長春高新亦橫刀殺進了前景頗看好的人用狂犬疫苗領域。
2007年5日,長春高新通過下屬控股子公司長春百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克生物”)出資4000萬元增資控股吉林邁豐生物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豐藥業”)。
實際上,長春高新涉足人用狂犬疫苗進度驚人,據其2007年年報,“克服硬件基礎條件差和各項管理軟件需要完善等重重困難,用兩個月的時間通過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GMP 認證,為2008年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倍?008年狂犬疫苗產品已經上市銷售。
但稍有眉目的長春高新狂犬疫苗項目也在2009年的“監管風暴”中落馬。
自2009年4月起,國家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對人用狂犬疫苗的生產和質量控制提出新標準,對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細胞在成品疫苗中實施DNA殘留量檢測。
結果,邁豐藥業2009年生產的在產品、產成品共計42萬人份,價值993.52萬元,不符合國家檢測DNA殘留量標準,無法上市銷售。
而恰恰是2009年“監管風暴”下,諸多賣方研究員仍“力挺”長春高新人用狂犬疫苗項目。
如東興證券研究員李秋實于2009年5月12日認為長春高新子公司百克生物的狂犬疫苗將會保持30%以上的年增速。
進入2010年后,東吳證券徐青三次給予長春高新“增持”評級,對“遭監管”的人用狂犬疫苗項目頗為樂觀,“狂犬疫苗雖然在2009年遇到了技術上的問題,相信憑借公司的研發實力可以很快解決,未來其銷售規模會迅速擴大”。
而2010年已跳槽至安信證券的李秋實聯手研究員洪露多次給予其“增持-A”評級,其中定調為“百克生物的狂犬疫苗重新上市將帶來爆發性增長”、“狂犬疫苗重新上市將給公司帶來較大增長”,并堅持認為12個月內目標價63元。
受極力鼓吹下的長春高新股價63元如期而至,并于2010年11月25日摸高72元,這較2008年11月4.88元的低價已漲了14倍。
但長春高新狂犬疫苗的恢復進展并沒如諸賣方研究員所愿。
長春高新2010年年報僅低調表示,“百克生物控股的邁豐生物的人用狂犬病疫苗雖然重新獲得批簽發,但因工藝還不穩定,量能上不去而造成虧損,拖累了百克生物的業績增長?!?/P>
而2011年半年報亦透露,邁豐藥業在上年攻關的基礎之上,繼續摸索人用狂犬病疫苗微載體技術的新工藝,狂苗的單次病毒收獲液的數量和
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周期間產量差異逐漸縮小趨于穩定,但上半年仍未報出批簽發。
2011年,兩次力推長春高新的渤海證券研究員閆亞磊認為目標價為64.5元,但截至2012年1月6日,長春高新已跌至32.25元。
耐人尋味的是,主力推手華創證券廖萬國在2011年10月26日研究報告中對狂犬疫苗如是預測,“狂犬疫苗工藝穩定,明年或將成為利潤新增長點。”真的如此?只能期待。
另一跟風者廣州藥業亦是如此。
2008年,廣州藥業控股子公司廣州拜迪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拜迪生物”)的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生物制品獲得生產批件。
拜迪生物的合營企業廣州諾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誠生物”)于2009年正式上市銷售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但業績不盡人意。
2011年上半年,諾誠生物實現銷售收入2342萬元,凈利潤僅為-605萬元。這與遼寧成大的高毛利率大相徑庭。
但對于跟風者廣州藥業的規模小、不盈利的人用狂犬疫苗項目,也不乏賣方研究員大唱贊歌。
長期關注廣州藥業的中金公司醫療保健行業研究員孫亮在2011年3月份的研究報告中認為,公司抓住了前期“監管風暴”的機遇,“疫苗業務開始爆發性增長”。
新“泡泡”越走越近?
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的山頭已被遼寧成大先入為主,后來者要么跟風,要么另立山頭。星湖科技欲在人用狂犬疫苗領域開辟新的戰場——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雞胚細胞);而中牧股份犬用狂犬疫苗進程隱秘,但賣方研究員則是先聲奪人。
2010年上半年,狂犬疫苗“監管風暴”影響彌漫之際,主營業務生化藥產品、食品調味劑、飼料添加劑的星湖科技“敲門”人用狂犬疫苗領域。
據2010年4月28日公告,星湖科技子公司安澤康(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澤康”)申報的藥物“凍干狂犬疫苗(雞胚細胞)”取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
該公告還特意表示,“用雞胚細胞做為基質生產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2011年1月,星湖科技正式對凍干狂犬疫苗(雞胚細胞)實施產業化,并對項目公司安澤康提供首期9909萬元的建設資金,而項目建設期為38個月。
星湖科技自身預計該項目首期達產后產能為200萬人份/年,每年的銷售額相應為3.88億元。
可以比較的是,2010年星湖科技生化藥、調味品、飼料添加劑的營業收入為3.06億元、7.07億元和3.59億元。
建設期長達3年之余的凍干狂犬疫苗(雞胚細胞)有如此可觀的預期,會不會誕生另一個“遼寧成大”?
對此,華創證券研究員高利第一時間給予了反應,在星湖科技公告當日的研究報告中預計了“2012年可以取得新藥證書,2013年可以生產銷售”的進程,并認為,“人用狂犬病疫苗(雞胚細胞)3年后成功上市將成為國內首家生產此產品的企業”、“有可能成為公司利潤重要的增長點?!?/P>
上海一位私募投資總監則謹慎表示,“遼寧成大起來的時候混亂競爭,沒有獨大的企業。新產品這個的產能,不代表有這么多市場,新產品短時間內不太可能搶占較多老產品市場份額,除非有政策引導或產品需求快速增加?!?/P>
此外,高利在該研究報告中還指出,人用狂犬病疫苗(雞胚細胞)安全性要高于遼寧成大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無殘留致癌物質),但價格是其3倍。
在國內市場3倍成本的人用狂犬疫苗(雞胚細胞)還是值得商榷。
1月6日,記者接通星湖科技董秘鐘濟祥電話,他其不愿意接受電話或書面采訪。
與星湖科技類似沒有走跟風者路線則是中牧股份,但其開辟的“犬用”市場,是動物疫苗的一種。
但中牧股份對犬用狂犬疫苗研發進程頗為神秘,記者翻閱中牧股份定期報告及相關公告,鮮有狂犬疫苗相關或相近信息。
相反,賣方研究員的研究報告似乎成了中牧股份犬用狂犬疫苗進展“信息源”,其中華創證券研究員廖萬國2011年以來對中牧股份連續8篇“強烈推薦”頗吸人眼球。
其2011年1月6日的研究報告中認為“2011年上半年拿到生產批文的概率較大,公司將成為國內第一個具有狂犬疫苗生產資格的企業”。并預計,公司的江西廠設計產能為3000萬頭份,2011年和2012年將生產600萬和1500萬支狂犬疫苗,實現收入6000萬元和15000萬元。
隨后多篇研究報告中提及了“未來狂犬疫苗納入強制免疫業績或將有超預期可能”。并維持預測2011年-2013年其EPS分別為1.06元、1.36元和1.73元。
1月5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中牧股份證券部,相關人士則表示,因狂犬疫苗還在推廣期,沒有什么可公告。同時認為,市場上(第三方)所謂的數據及信息不代表中牧股份官方觀點。
而對于2011年年報會不會具體提及神秘的狂犬疫苗進程,上述人士則不置可否。
一面是諱莫如深、一面是先聲奪人。這犬用狂犬疫苗究竟有多大的“泡泡”有待進一步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