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2/1 0:00:00 來源:
未知
印度正在“拉攏”中國以努力提高自身的醫藥制造業水平。
盡管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兩國之間的貿易關系并不令人滿意。中國繼續保持對印度周邊國家貿易統計數據的優勢。官方數據顯示,2010年中印雙邊貿易為617.4億美元。同年,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200.2億美元,2009年為158.7億美元。隨著印度2011年藥品出口以16%的速度增長,達120億美元,印度期待中國從印度進口的藥品也隨之增長。
2011年初,中國政府決定開放500億美元的國內醫藥市場,提出實施全民醫保,這一目標預計到2020年實現。為此,中國政府需要廣泛采購醫藥產品,印度期望本國醫藥行業能從中國“新醫改”中獲得預期增長。
加大投資中國
印度衛生部長古拉姆·納比·阿扎德(Ghulam Nabi Azad)去年7月對中國進行了為期4天的訪問。在此期間,他要求中國政府加快審批印度生產的藥品。
眾多印度制藥公司加大對中國的投資。西普拉計劃未來3年在中國投資約7000萬美元。2010年6月15日,西普拉收購了總部位于上海的一家生物技術公司Bio Mab25%的股份,建立了兩個分別位于印度果阿邦和上海的單克隆抗體制造車間。西普拉計劃在中國開發3個頂級生物仿制藥:羅氏的安維汀(貝伐單抗)、赫賽汀(曲妥珠單抗)和輝瑞/安進的Enbrel(依那西普)。這些最暢銷的創新產品年銷量達到190億美元。
對于印度公司來說,要想在中國占有一席之地并不容易。蘭伯西是1993年在中國建立合資企業首批印度公司中的一家。該公司的原料藥采購主要來自中國,以確保創新藥的市場份額,并降低生產成本。2009年12月,蘭伯西在中國上市40多個產品后,出售了其與廣州白云山制藥公司和香港企寧集團合資企業的股份。蘭伯西稱,此舉是對制造業務節約成本的整合。第一三共株式會社(蘭伯西現在的母公司)欲削減無利可圖的合資企業,并希望在中國獨家而不是通過其子公司控制。同月,蘭伯西在第一三共株式會社的要求下,解散了其在日本與Nippon Chemiphar的合資企業。
政府加深合作
一直以來,印度本地企業生產國內所需原料藥的70%,但現在這一數字已下降到30%。2011年7月16日,商務部一份聲明稱,印度政府擔心,從中國大量進口廉價、散裝原料藥將令國內企業的市場份額急劇下降。
印度國內一直有人對本國向中國出口醫藥產品能力較低感到尷尬。印度藥品出口委員會執行董事阿帕杰(P.V.Appaji)說:“中國政府大力支持醫藥產業,跨國公司熱衷到該國建立研發中心。在印度,雖然跨國制藥公司希望加強密切合作,但涉及到合作開發候選藥物風險分擔外包等問題,很少有人愿意永久在印度建立研發中心。”
2010年8月,在印度中國聯合經濟小組第八次會議上,中國向印度表示將通過政府協議給印度在制藥、IT等行業進入中國提供便利。目前中印兩國正在計劃一系列會談,從2011年9月開始,建立一個加強在醫藥、科技、能源、鋼鐵和電信部門的經濟合作框架。目標是雙邊貿易到2015年達到1000億美元。除其他議題外,將重點討論加強制藥原料藥生產車間監管交流與合作。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