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7/6 13:30:38 來源:
未知
醫院改革晃動藥品流通鏈條2012年07月04日09:18醫藥經濟報作者:馬飛
6月26日,在新特藥會即將開幕前,一場別開生面的研討會在青島召開,來自全國各地近200位醫藥流通界人士就大醫院改革對藥品流通帶來的變局展開討論。“中國藥品流通環節存在的諸多問題,其根源在于公立醫院目前的制度性扭曲。如果其制度設計沒有本質上的突破,則流通環節改革難觸及根本。”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國恩在賽生諾凡麥舉辦的醫院改革與藥品流通高峰論壇上首先拋出觀點。而這一現實同樣引起業界共鳴,國藥控股副總裁盧軍表示,目前中標藥品最終能否被采用,仍取決于醫生處方,壓縮流通環節并不能阻止醫生以用藥決定權來尋租。會上,大醫院改革相繼啟動,藥品流通會如何變化成為與會嘉賓探討的焦點。
“醫藥分開”之虞
7月1日起,深圳市公立醫院所有藥品實行“零加成”銷售。此次改革,深圳的新做法是實施“廠院直銷”。而在6月18日,北京市也出臺了公立醫院改革啟動方案,文件寫明要探索管辦分開、“醫藥分開”,并建立財政價格補償調控機制、醫療保險調節機制、醫院法人治理運行機制。但外界普遍認為,“醫藥分開”要落地,還須邁過重重門檻。“總體來講,患者到醫院看病后,帶著醫生的處方到有資格的零售藥店買藥,這不僅能節省社會資源,還能有效抑制醫生開大處方。”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會長付明仲樂觀地認為。可讓她心里犯嘀咕的是,未來醫院藥房將會采取何種托管模式、承擔哪些職能及政府補貼是否跟得上等政策并不清晰。
作為主管醫藥流通的商務部倡導“醫藥分開”,以期為零售藥店釋放出更多市場,但衛生部門卻有不同的顧慮。有分析人士擔心“藥品零加成”可能引發零售藥店業重新洗牌,甚至有藥企擔心利潤空間壓縮后,因缺失公平的競爭環境,過于市場化的運作機制會導致藥品零售市場混戰。“此外,連鎖藥店還需要研究醫生的處方習慣,以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盡快培養自己的專業人才隊伍,提供更高質量的藥學服務。”《醫藥經濟報》總經理黃澤骎在會上表示,要想從“醫藥分開”后的藥品市場分一杯羹,連鎖藥店還需要在很多細節上下功夫。
從國外經驗來看,美國前三位零售企業77%的銷售額均來自處方藥。但黃澤骎認為,醫院改革對零售藥店的沖擊很大。他的理由是,以基藥為例,藥品“零加成”政策出臺后,醫院相應費用由政府財政補貼,而零售藥店因不能獲政府補貼,其價格優勢會被大幅削弱,這會不會促使不規范的藥店鋌而走險,進行不正當競爭。對此,他呼吁可以考慮讓大型正規零售藥房適當承擔醫院藥品的調配任務,同時加大對藥品零售市場的規范管理力度。
支付改革是關鍵
談到醫院改革對流通業的影響,劉國恩認為,只有把支付問題理清楚,醫生收入和藥品收入分清楚,醫藥才能真正分開。在他看來,若醫務人員的收入分配制度不能體現勞動與收入分配的關系,醫護人員就會失去動力提升服務效率和價值。他建議,醫保支付必須要與醫生收入分配制度等結合起來改革。在此背景下,流通業會呈現四種趨勢:市場總量穩步增長;產品結構調整;醫藥流通業主體結構的整合,市場集中度、民營化、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傳統醫藥流通向現代醫藥服務業轉型。
盧軍對支付改革在流通領域的影響深以為然。他分析,醫院自主聯合采購,前提是要讓醫院有降價的動力。
上一頁12下一頁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