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7/7 13:37:22 來源:
未知
醫院欠款成藥品流通商業大患2012年07月05日10:32醫藥經濟報作者:賈巖
醫院拖欠貨款愈演愈烈,這種行為正成為醫藥商業企業持續發展的隱患。
近日,商務部發布的《2011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中指出,2011年,我國藥品批發直報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達74.1%,而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對25個省市44家藥品批發企業2011年應收賬款情況開展典型調查的數據顯示:藥品批發企業對公立醫療機構的平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131天,應收賬款總額434.7億元,占對公立醫療機構營業收入的36.3%。
據記者了解,事實上,工業、商業對此“非正常”狀態已經麻木成為正常狀態,并且多數已經形成了習慣性的應對之道。
大型醫院建設大樓已經司空見慣,卻長期拖欠貨款。對于這樣的現象,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朱恒鵬在其微博上指出:“拖欠貨款事實上是變相返利,400億元拖欠半年意味著醫院可得10億~20億元的利息收益。”
商務部在《報告》中稱,醫療機構嚴重占壓批發企業資金,不僅導致依靠銀行貸款采購藥品的批發企業承擔著沉重的財務費用負擔,而且嚴重影響了整個藥品流通行業的現金流狀況,制約了流通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60天回款大打折扣
據記者了解,無論是對于醫保藥物的集中招標,還是各地以安徽模式為主的招標方式,其招標的相關文件都規定,醫療單位招標藥品回款時間最長不超過60天,但由于多數醫療機構在實際運作中都采取“拖欠”策略,使60天回款成為“一紙空文”。
據業內人士介紹,醫院庫存藥品一般不超過一個月,收的都是現款,可是給醫藥商業公司的付款周期卻一拖再拖。各地的醫療機構實際的回款時間一般短則3個月,長則一年半載,對配送企業的經營產生了不利影響。
事實上,醫藥商業企業面對的這種“欠新賬,還舊賬”的問題并不鮮見,甚至在有些地方還成了潛規則。有經濟學家指出,這種行為實際上有點類似于非法集資的“旁氏計劃”,然而與后者不同的是,醫院占用企業的資金幾乎是沒有成本的,相反地,有時候企業為了加速資金回籠速度,反而得付出額外的成本。
上世紀90年代初,這樣拖欠行為還是一些經營不佳的醫院為了新建大樓,購買設備而采取的無奈之舉,但是,隨著公立醫院擴張速度加快,拖欠的頻率越來越高。
目前,醫院拖欠貨款區域從東北、西北、中南等經濟落后區域逐漸蔓延到經濟發達區域,甚至眾多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也不能幸免。至此,拖欠貨款,就是公立醫院對商業的一種普遍現象,醫藥商業對公立醫院貨款拖欠也漸漸變得習以為常。
大醫院對于貨款的拖欠顯然在于其壟斷地位,醫藥商業公司數量眾多,大型公立醫院數量有限,這就使得商業公司遷就醫院拖欠貨款具有了必然性。
某業內人士坦言,基層醫療機構辦理報銷手續環節較多,是影響回款時間的原因之一。配送企業經常遇到的情況是藥品配送到位,卻由于相關工作人員不在崗,無法完成收貨、驗貨工作,很容易超過期限。
上一頁12下一頁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