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7/10 13:35:03 來源:
未知
對于強生的評價,外界褒貶不一。
它是巨人,旗下產品行銷全球。近日,它以驚人的213億美元“吞”下瑞士醫療器械服務公司辛迪思(Synthes);5月,又將廣州倍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納入旗下,這是其在華醫療行業的首次收購。
它的另外一面卻是—產品因問題頻現而數十次召回,并且每一次召回,與中國無關,從而讓人不得不懷疑強生采取雙重標準。6月11日,強生旗下的維思通因在美“超適應癥”推廣,涉嫌非法營銷,被罰款22億美元。同樣,維思通在華安然無恙。
它的業務橫跨日化、醫藥行業,在華嬰兒護理市場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地位。然而,強生在與佛山市圣芳(聯合)有限公司(下稱“圣芳公司”)就“采樂”商標的爭奪中,被指“有才無德”。
6月19日,時代周報記者獨家采訪獲悉,圣芳公司以強生等單位在“采樂”商標的訴訟中提供“偽證”為由,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侵害財產權訴訟,索賠1.2億元。
在這數起焦點事件背后,隱藏著的是一個怎樣的強生?
強生公司自1985年進入中國后,已經在華建立一個囊括消費品及個人護理產品、醫藥產品、醫療器材和診斷產品等三大產業的龐大帝國。而且,這個帝國的疆域仍在不斷擴張當中。
維思通“超適應癥”推廣案
強生公司在美因維思通“超適應癥”推廣,已經付出巨額經濟代價。在國內,維思通卻仍正常銷售,安然無恙。
6月11日,美聯社報道稱,美國強生公司同意支付22億美元了結美國政府對其精神病治療藥物維思通的非法營銷調查。“超適應癥”推廣,是指制藥廠商出于商業目的,為了擴大藥品的銷售,有意誘導超出藥品說明書適應癥范圍的用藥行為,由于超出的治療適應癥沒有經過大范圍臨床試驗驗證,存在高度用藥風險而被世界各國的法律明文禁止。
1993年,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通過了強生關于維思通用于精神分裂癥的適應癥申請,維思通得以上市流通。外媒報道稱,強生在FDA未經批準的情況下,宣稱維思通可以用于治療雙向情感障礙,但截至2003年12月,維思通被批準的適應癥只有精神分裂癥。
強生涉嫌非法營銷一事始于2004年,被指向全美超過70萬名醫生進行了不當推介,以擴大藥品銷售。維思通的全球銷售額在2007年曾一度高達45億美元。專利保護期于2008年6月29日到期。當年7月,美國就有5家仿制藥廠生產的利培酮通過了FDA的暫時性許可。此后,維思通的銷售額開始下滑,面臨價格更低廉的仿制藥競爭。
2002年,維思通由強生旗下的西安楊森公司引入中國。在華銷售的維思通分為口服液和片劑兩種劑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數據資料顯示,口服液劑型由比利時楊森制藥公司生產,再由西安楊森分裝,注冊證號為J20070057,發證日期是2007年6月19日;片劑則是由西安楊森生產,批準日期為2002年4月29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數據顯示,在國內還有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獲批生產類似產品,并已上市流通。
目前,維思通在國內各大藥店仍正常銷售,絲毫未受在美丑聞影響。時代周報記者曾多次嘗試聯系西安楊森公關負責人任可可,均未成功,發去短信也沒得到回復。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西安楊森客服熱線400-888-9988。對方告知記者:“對于目前維思通的問題,因為具體的官方聲明還沒出來,我們不能作評論。”同時,她籠統地表示:“強生在國內上市的藥品,都是有國家質量認證的。”
強生此次為“超適應癥”推廣而付出22億美元的代價,也使“超適應癥”推廣成為業內探討熱點話題。據業內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超適應癥’推廣,在業內基本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明明只適應于一種癥狀,有可能夸張宣傳為四五種?!?/P>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直指,制藥廠商進行“超適應癥”推廣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對患者存在很大危害,而國內此塊的監管制度尚不健全,存在諸多漏洞,“到目前為止,在國內還沒有一家藥廠因‘超適應癥’推廣而受到懲罰?!?/P>
“偽證門”之爭
“采樂”商標之爭,前后持續了11年之久,其過程跌宕起伏,驚心動魄,被稱為“中國品牌第一訟”。
上世紀90年代,強生和圣芳公司先后注冊了“采樂”商標,分別劃歸藥品類和化妝品類。強生“采樂”是由西安楊森生產的一款廣譜抗真菌藥物,圣芳“采樂”則是一款洗發水。1998年始,雙方就此商標展開拉鋸戰。其間,圣芳公司曾被撤銷過“采樂”商標。直至2009年末,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圣芳公司擁有在日化市場使用“采樂”商標的合法權利。此后,兩個“采樂”可分別共存于藥品和日化市場。
誰也未曾想到,圣芳公司與強生之間的爭端在今天仍在上演。
時代周報記者獲悉,圣芳公司已將美國強生公司、西安楊森、陜西醫藥控股集團、上海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北京分公司、西安康勝會計師事務所等六家公司告上了法庭,指其多次偽造證據,索賠1.2億元。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原本定于5月31日開庭審理。后因圣芳公司追加訴訟對象,延期審理。
圣芳方面向記者提供的起訴狀中表示:被告陜西醫藥控股集團為西安楊森的公司股東單位,和被告美國強生公司、西安楊森均為關聯企業,故意出具虛假的銷售證明。
另外,西安康勝公司出具的四份審計報告沒有說明分析過程,沒有附會計報表。在其制作的審計報告中,西安楊森“采樂”酮康唑洗劑產品1994年-1996年度的銷售量和廣告費支出在千位之后都是零,說明該“審計報告”不是依據原始賬冊、憑證等財務會計資料真正進行審計后得出的結論,而是直接采用西安楊森提供的數據,不是真實的審計報告。
“康勝出具的廣告費審計報告和尼爾森公司出具的廣告監測數據報告存在明顯矛盾,而且與西安楊森公司的說明也自相矛盾?!笔シ脊痉深檰栔x子奇向記者指出:“上述情況說明,尼爾森公司和西安康勝公司故意出具了虛假的廣告監測數據報告和審計報告。”
圣芳公司總經理程志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強生在制造‘偽證’的過程中,起到了主導作用。正是因為這些偽證,才導致我們在2005年被裁定圣芳‘采樂’構成對強生‘采樂’馳名商標的復制模仿,予以撤銷。”
“我們最終贏了官司,卻輸了市場?!笔シ脊究偨浝沓讨緩姼袊@說。因長年官司糾纏,圣芳公司耗去了大量人力、物力,其間撤銷商標所帶來的惡果幾乎讓它一夜之間倒閉?!吧虡吮怀蜂N,洗發水不能再上市流通。否則,就是假冒商品?!备鞯卮砩碳娂娡素洠艞壌頇?。圣芳公司長年編織而成的營銷網絡,毀于一旦。
“1.2億元的賠償不過分。我們真正的損失遠遠不止這么多?!背讨緩娬Z氣沉重地說道:“這其實只是一個象征性的賠償。再多的錢,也無法彌補我們錯過的發展機遇?!彼踔林肛煆娚敵鯇κシ脊菊归_訴訟,其目的便是想進入成人洗發水領域。
記者致電西安楊森公關負責人任可可,一直沒得到回復。
SOD蜜獨撐大寶
強生收購大寶,已有4年之久。今日大寶的狀況,未必如當初強生想象的那樣美好。
在強生進入中國的1985年,大寶誕生。1997年開始,大寶連續8年奪得護膚類產品的銷售冠軍。2005年后,大寶經營狀況開始下滑。無奈之下,大寶選擇掛牌23億元出售。2008年7月30日,強生收購了北京大寶化妝品有限公司。
彼時,此事引得國人極大關注。自小護士、奧奇、紫羅蘭等曾經知名的民族品牌被國外品牌收購后,最終卻都銷聲匿跡。人們開始為大寶的未來感到擔心。
一位接近大寶的日化專家向記者回憶說,收購后,強生對大寶高管進行了大范圍更換。“原大寶董事長兼總經理杜斌離開,原大寶公司黨委書記王懷宇留任了常務副總經理,還有其他幾位副總也都被換掉。一時間,人心惶惶說得一點兒也沒錯?!?/P>
除了對人事進行調整,強生對內一方面加強規范運作流程;一方面,在大型超市著手鋪設嵌入式背柜,加強終端形象建設。接手一年后,強生才推出了第一款全新單品大寶SOD霜。但這款產品因與大寶原有的SOD蜜定位接近,在推出后未得到市場良好反響。
此后,強生不斷拓展大寶旗下產品,陸續推出潔面乳、SOD滋潤霜、保濕露等新品。據大寶官方網站資料顯示,目前大寶旗下產品分為面部護膚、面部清潔、身體護理、眼部護理四大品類,共25個單品。
新品的快速推出,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大寶對SOD蜜單款產品的依賴,刺激了大寶銷售。而令人遺憾的是,新品的市場表現總是讓人失望。大寶華中地區的一名經銷商向記者抱怨道:“SOD蜜的銷量仍然占到一半以上,其他的賣得根本不好。很多新品壓過來,銷售不好的時候,我只能閑置在倉庫里?!狈e壓在手的1000余箱大寶產品,讓他倍感壓力。在積壓太多的窘境下,他又只能選擇不惜虧本,低價甩賣,否則若是完不成既定任務則可能會被取消代理資格。
“強生在嬰兒護理市場做得相當成功,是毫無疑問的第一。但在日化領域相對而言,比較薄弱。”著名品牌營銷專家張兵武表示說:“國際公司收購本土日化品牌,沒有幾個能運作成功。強生當初選擇收購大寶,也不是看重品牌,而是看重被收購品牌所占有的渠道資源。關鍵是拿到資源?!?/P>
強生在中國擁有嬰兒護理產品系列、化妝品業務等。強生嬰兒、露得清、可伶可俐等都定位中檔,在一線城市擁有較好的渠道優勢。大寶在二、三級市場強大的消費者渠道終端正好可以成為彌補強生的缺陷。
強生一中層領導向記者透露:“我們對于大寶的定位不能用平民化來形容,只能是更受大眾的喜聞樂見,屬于老百姓支付得起的價格。”
強生中國路線圖
強生公司自1985年進入中國后,已經在華建立一個囊括消費品及個人護理產品、醫藥產品、醫療器材和診斷產品等三大產業的龐大帝國。而且,這個帝國的疆域仍在不斷擴張當中。
1985年,強生公司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家合資企業—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隨后,強生公司又于1988年、1992年、1994年、1995年及1998年分別建立上海強生有限公司、強生(中國)有限公司、強生(中國)醫療器材有限公司、上海強生制藥有限公司及強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2006年,強生又分別在中國成立了強生視力?。ㄉ虾#┥藤Q有限公司和強生(蘇州)醫療器材有限公司;2008年,又將大寶收入麾下。
各公司分工明確,業務并不沖突。如強生(中國)有限公司專注于個人衛生護理用品,旗下有露得清、可伶可俐、李施德林漱口水等知名品牌;西安楊森則生產包括維思通、嗎丁啉、達克寧、采樂等藥品。
據強生一中層領導向記者介紹,強生在華采取分權管理的形式運作,各公司均是獨立法人,“在中國沒人能全部調動所有的子公司,平時會召開聯席會議進行工作事宜的溝通?!?/P>
目前的疆域,似乎不能滿足強生的野心。2011年4月,美國強生宣布將以21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瑞士醫療器械服務公司辛迪思(Synthes)。“強生收購辛迪思公司的申請已獲得美國當局的批準?!苯衲?月18日,強生醫療器械媒體事務經理蔣柯首次向時代周報記者證實:此宗收購也已獲中國商務部批準。
公開資料顯示,公開資料,辛迪思2010年的銷售額為37億美元,主要制造治療骨折的釘、螺栓和金屬板等。它在蘇州建有辛迪思蘇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皬娚召徯恋纤迹粌H減少了一個競爭對手,還獲得了辛迪思的技術團隊和專利,完善了銷售網絡?!敝型额檰栣t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評價說。
強生醫療器械媒體事務經理蔣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向記者確認強生完成了對廣州倍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收購,后者成為強生的全資子公司。這是強生在中國醫療行業的第一例收購。
倍繡生物成立于1995年,經營內容包括生物技術產品、醫用生物材料、醫療器械等。記者查詢諸多資料了解到,強生的此次收購分為兩步進行。廣州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今年2月24日,強生以1.02億元的價格受讓了廣州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倍繡生物28.49%股權。而后,強生再從其手中購得BiosealSingaporePteLtd持有的剩余股份。盡管,強生方面拒絕透露收購價格。但若按第一次受讓價格推算,強生為此次收購總共花費了約3.6億元。
倍繡生物的經營狀況并不算好,2010年營業收入405.75萬元,凈利潤虧損2161.33萬元。對于此宗收購,著名醫療行業觀察家邊晨光說:“強生看中的是倍繡生物所具備的渠道優勢,在新醫改的背景下,強生急于布局,下沉渠道?!睋独C生物網站內容顯示,截至2008年,其研制的豬源纖維蛋白粘合劑已在全國1100多家醫院中使用。
收購后,強生對倍繡生物有著怎樣的規劃和定位?蔣柯并沒有透露。但倍繡生物內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高管已經大“換血”,原董事長陳彥文已經離開,強生的人馬接替了幾乎所有高管職位。
能在多大程度上穩住倍繡生物的軍心和保留原有的技術實力和銷售團隊?這對強生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