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7/30 13:43:05 來源:
未知
兩因素制出“毒膠囊” 專家稱不可直接吃藥粉2012年04月18日11:38搜狐
近日,央視曝光國內9家藥企的13個藥用空心膠囊產品鉻超標,引發社會的強烈關注。透過鋪天蓋地的報道不難發現,企業追逐暴利良心缺失、相關部門監管不力是制造毒膠囊事件的罪魁禍首,我國對藥用輔料的監管亟待加強,而專家表示,不吃膠囊直接吃藥粉的行為并不可取。
暴利驅使良心缺失
據《中國藥典》規定,生產藥用膠囊所用的原料明膠至少應達到食用明膠標準。按照《食用明膠》行業標準,食用明膠應當使用動物的皮、骨等作為原料,嚴禁使用制革廠鞣制后的任何工業廢料。但據業內人士表示,用皮革下角料生產膠囊很早存在,是行業內眾所周知的秘密。
據《齊魯晚報》報道,中國日用化工協會明膠分會理事長王敬忠此前透露:1噸正規食用明膠的原材料,價格高達2000-3000元,而一般的皮革下腳料,1噸僅需要100-200元。但是,進入市場后,1噸食用明膠的收購價都在2萬-3萬元左右。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食用明膠和藥用明膠的規格標準主要按照“凍力”(指一定比例相同溫度下膠凍的軟硬程度)劃分。2010年版中國藥典要求,用于藥用明膠的明膠凍力不小于180凍力,并需說明它是專用于空心膠囊(即硬膠囊)生產用的。
報道指出,工業明膠一般價格在9000多元/噸,而180凍力醫用明膠的每噸價格在30000元以上,指標更高的醫用明膠能達到每噸50000元。按照2010版藥典的要求,一般藥用明膠價格是一般工業明膠價格的3倍以上。如此大的差價,吸引不法企業鋌而走險,用低價工業明膠以次充好,沖擊正規的藥用明膠企業。
藥用輔料監管不力
中國醫藥包裝協會副會長蔡弘指出,膠囊的問題其實是藥品輔料的管理問題。《中國藥典》對明膠空心膠囊有明確的標準。生產藥用空心膠囊必須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產品檢驗合格后方能出廠銷售。藥品生產企業必須從具有藥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采購空心膠囊,經檢驗合格后方可入庫和使用。
廣州一名資深藥品檢驗人士稱,由于空心膠囊不是藥品成品,監管部門在對藥廠藥品抽檢時,一般也不會專門檢測。這得以讓問題膠囊從藥廠出門進入市場,一路順利闖關。專家表示,藥品輔料的監管相對藥品來講比較薄弱,不像藥品那么嚴格,在2010年之前沒有對膠囊的標準中鉻成分進行限定,在2010版的《中國藥典》剛加入。
中國藥學會醫藥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會長宋瑞霖表示,拿工業明膠當藥用明膠使用的現象主要源自盲目的“成本控制”,他認為:“法規執行并不健全,而且截止目前一直對生產醫用輔料沒有實施過程管理。應該加強對醫用輔料的監管,從源頭上去管,對那些不重質量、沒有流程管理的廠家就不能讓它生產明膠。”
《新華每日電訊》發表評論指出,藥品安全的“餡”和“皮”都應重視。任何一項產品或藥品,安全防范和質量保證如何,必然會影響整個體系的安全和保證。食品藥品監管者只將眼光盯著“包子餡”,“包子皮”出了問題同樣了不得。如果只抓藥品的“核心”和內部成分安全,卻忽視了外部的“皮”的質量,依舊會留下安全隱患。
上一頁12下一頁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