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醫療類App應用軟件需要面對藥監當局對藥品和醫療器械類似的審查,開發者的成本和產品迭代周期必將增加。而這對一些小的醫療App開發團隊而言是代價巨大的。
日前,上述業界的擔心已經變成現實。隨著奧巴馬7月上旬正式簽署新的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安全和創新法案,美國從法律層面正式確立了FDA對醫療類App的監管。
記者注意到,美國新政已經很快地傳導至了大洋彼岸的中國。對于中國的開發者而言,若不能很好地理解美國的監管機制,未來可能很難向美國市場銷售App.此外,鑒于FDA的決策向來是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的風向標,那么,中國會“跟風”么?
醫療App開發從業者國內已上萬
智能手機App應用的日益普及,已經在改變著人們此前的就診習慣。以前只要一生病,人們最先想到的是找醫生開藥,而時下,只要拿起手機,打開一些求醫問藥類的App,一些常見病病癥和用藥方案,藥品療效和不良反應,都已經可以輕松下載。
依照生物谷董事長張寶發給記者的數據,在中國,正在開發醫療App的公司已經有500~600家,以每家公司20人計算,從業者達上萬人之眾。
不過,這一發展迅速的產業正在迎來新的考驗。中國公司開發的這類App若是想進入美國市場,從理論上講已需接受美國FDA的監管。
新的FDA安全和創新法案于7月上旬由奧巴馬簽署生效后,從法律層面,美國已正式確立了FDA對醫療類App的監管。
依照去年該國起草的監管草案,標簽、宣稱、廣告等口頭或文字描述中有診斷、治療、疾病預防等用途的App都將被納入管制范圍。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對醫療App的監管遲早會來。目前一些智能手機在醫療App的支持下,已經可以量血糖和血壓,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網絡實現遠程醫療,這當中存在誤診的風險。在他看來“移動終端若不顧一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肯定會失控。因此,加強監管是一個趨勢。”
由于FDA的監管動向一直是SFDA的風向標,生物谷、好大夫等國內眾多涉足醫療App的公司都對此事給予了很高的關注。因為,從長期而言,中國存在跟進的可能。而跟進監管,對行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來自美國同行的說法稱,要將一款醫療App在FDA的管制之下推向市場,“需要大約72個月和額外的7500萬美元支出———這大概占總開發成本的77%”。
中國跟進“為時尚早”?
“你可能還沒有明細的盈利模式,但相比電商等行業,你燒錢也燒得少。這是風投愿意投資醫療App的其中一個因素。”一家此前為國內多家醫療App公司提供過融資服務的機構人士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如是說。顯然,依照前述美國的經驗,一旦納入監管,燒錢將變得不可避免。
一些業內的公司則更愿意尋找中美之前在醫療App開放水平上的差異,以證明時下中國的醫療App產業還不需要納入監管。
上一頁123下一頁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