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7/31 13:25:00 來源:
未知
作者:王超【字號 T | T 】
慧聰制藥工業網
26日,2012生態文明貴陽會議食品安全與健康論壇在貴陽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在論壇上稱,短時間內無法實現食品安全“零風險”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使中國在食品安全方面雖有進步卻仍感問題嚴重。
陳君石駁斥當前中國食品安全問題中“我們還能吃什么?”的話題,稱該言論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性,有誤導作用。
陳君石認為,消費者籠統地將假冒偽劣食品與真正的食品安全問題劃等號;對食品安全性要求提高;短時間內無法實現食品安全“零風險”;政府加大監管力度,使更多食品安全問題暴露;政府風險交流力度弱,新聞報道魚龍混雜,虛假和夸大的報道誤導消費者等問題,造成了中國在食品安全方面雖有進步卻仍感問題嚴重的現象。
據了解,2009年以來,中國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1196個監測點,含17類食品,抽取樣品15.56萬份,共獲得監測數據80.16萬個。截至目前,共有368項食品安全標準通過審評,其中214項已由衛生部頒布。
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周岸鵬處長說,當前對以添加劑為首的整個食品工業化出現的抨擊,表現了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和恐懼,這實際上是對社會矛盾加劇的不滿,是一個民意的宣泄口。
國務院食安辦處長李云峰表示,政府、媒體、公眾間應該有一個平衡的關系,使公眾得到比較正確的食品安全信息,正確理解食品安全事件。
陳君石還提出,中國現在出現的任何一個真正的食品安全問題,都可以追溯到監管體制的弊病。他說,當前中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為分段管理,把完整的一條食品鏈人為地分為不同的管理,例如質檢總局監管食品的生產,工商部門監管食品流通,但在生產和流通之間的運輸存儲就存在明顯空隙。
“目前政府強調分段管理的無縫銜接,這實際上是沒有任何可能性的,只要沒有很好的銜接就會出問題”。陳君石說。他同時指出,食品安全監管應該注重過程監管,而不能僅僅依靠食品抽樣檢驗。()
責任編輯:張弛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您可能還會關注的
·國務院:食品安全首次納入地方政...
·農村餐飲食品安全監管強度加大
·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進一步加強食...
·福建查獲35噸致癌金針菇 網友...
·從“問題膠囊”再看食品安全 體...
·“易糞相食”不是危言聳聽
·專家教你怎選豬肉和魚
·食品安全標準制定機制該轉身了
·保健食品審批收緊 千億市場面臨...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有了“國標”
十大評選人物訪談熱點事件更多>>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