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8/11 14:57:42 來源:
未知
江西瑞金市結核病防治所是由祠堂改建而成的專科醫院,一棟兩層高的小樓混在一片擁擠的民居中。從1958年起,這家醫院就擔負起全體瑞金人的結核病防治重任。
“那個年代,它還是很好的房子呢。”瑞金市結核病防治所所長楊逢長指著指頭粗的裂縫說。經歷50多年風雨的洗禮,這棟磚木結構的房子,總共1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全部被鑒定為危房。其中,400平方米的門診部被鑒定為C級危房,住院部被鑒定為D級危房,已經是最高級別的危房了。
防治所的門診部,雖然只有5間屋,卻承載著重任。它們分別是門診室、化驗室、X光室、藥房,以及所長辦公室。藥房不得不與收費室、新農合報賬室共用一間房。
X光室里只有一臺1993年生產的二代X光機。近20年的超負荷工作,讓這臺機器的成像質量模糊不清,很多病人只能在別的醫院拍好片子,再拿到這里會診。
2010年,防治所曾經接受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捐贈的一臺三代X光機,卻尷尬地發現這臺先進的龐然大物,很難裝進沒有防護措施的放射室。至今,它依然封存在包裝箱內,堆放在走廊上。
瑞金市現在有66萬人口,每年約有10萬人感染結核菌,防治所每年發現和治療的病人只有500例左右。對此,楊所長顯得無很奈,他說自己無能為力,防治所只有10名在編醫師,其他5名聘請的醫師每個月的薪酬不到2000元。醫院條件的簡陋和只夠“吃飯”的收入沒有能力添置先進的醫療設備,也無法聘請更多優秀的醫生。
記者走進贛州市尋烏縣劍溪鄉衛生院,辦公大樓是上世紀70年代末建造的土磚木板瓦房,被測定為B級危房。可房間依然不夠,一個腳上纏著繃帶的病童只能在走廊上打點滴。醫院僅有3名醫生。去年,江西省衛生廳配發了尿液分析儀、半自動生化儀、心電圖機等醫療設備。可是沒有人會使用心電圖機,至今它只能擺在房間里,像古董一般任人參觀,直到布滿灰塵。
整個尋烏縣還有13所衛生院、兩所縣屬醫療衛生機構存在著土木結構的危房,危房面積達11595平方米。
贛州市還有297個行政村沒有衛生室,也沒有固定的村醫。不少村級衛生所設備簡陋,主要依靠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等診療,無法從根本上保障群眾享受到最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
業務用房缺乏,醫療設備短缺,導致衛生人才“進不來”、“留不住”。在贛南地區,每千人口的執業醫師僅為1.01人,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為當地衛生事業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瑞金市衛生局副局長張超告訴記者,雖然贛南正在積極發展衛生事業,但整個贛南地區普遍是“吃飯財政”,很難對衛生事業進行全方位、系統化、大規模的投入;此外,贛南90%以上是山區,醫療機構點多面廣,衛生資源難以集約安排,而且長期以來的醫療保障薄弱、歷史欠賬太多都制約了贛南蘇區的衛生事業發展。
“有時,沒有辦法的時候,只能推掉病人,建議他們出去治療。”瑞金市結核病防治所所長楊逢長告訴記者,“就這個條件了,想幫都幫不了啊!”他撫摸著那臺原封不動的先進設備,環視簡陋的病房,發出一聲悠長的嘆息。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