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8/16 13:25:40 來源:
未知
差不多兩年前,一個做醫療投資管理的朋友曾說過,我們是時候去掙點錢了。他當時的意思是要把主營業務從托管醫院變為直接投資,從羞答答地只掙一點兒管理費到大張旗鼓地拿股東回報(當然不能是分紅)。
最近見他,果不其然:他們在長三角迅速拿下了四、五家二級醫院,迅速地把業務收入做到兩個億,業績最好的一家利潤有2000萬。這是個什么概念?利潤率10%!而國際公認的行業平均水準是5%-8%。再給個比較:上海規模最大的那家三甲公立醫院,某一年的業務收入27個億,利潤只有區區100萬!
聽朋友說他們拿下的這些醫院都有醫保定點資格,據此判斷應該都是非營利醫院(這個判斷依據應該靠譜——雖然理論上說,即便由營利性醫院提供,只要是基本醫療服務社會醫保也應該埋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太復雜了,估計現實中給不給醫保定點應該就是根據營利非營利)。那么朋友的醫療管理公司怎么實現投入回報是個問題,但不管怎么說民營醫院的體制優勢以及由此帶來的高效率再次被證明了。
這個并不新鮮,重要的是,朋友公司近兩年的成功,簡直就是新醫改贈送的大紅包。
他們能夠輕松地搞到那么多二級醫院(全資新建或參股改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醫改削弱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因此病人大量上轉,現有的縣級醫院(標準的二級)忙不過來,給增量提供了機會。
就以我采訪過的蘇南某縣級醫院為例,其2011年上半年整體的就醫人次比前一年上漲15%-20%。當地新農合建立已久,保障加強引發的醫療需求釋放效應已過去,就診量的增加顯然來自基層上轉患者(加上一部分導入人口的新增需求)。
如何應付急劇增加的醫療需求?再由政府建醫院嗎?公立醫院的效率低下早已毋庸贅言,長三角一帶的政府官員們素質一流,對這一點心知肚明。引進社會資本,批塊地,給一批事業單位編制,給予醫保定點。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操作里有不太規范的地方,比如說土地的問題可能打了擦邊球,另外給編制的做法也是和去行政化的大趨勢背道而馳的,但在最為根本的醫療市場開放問題上,這些地方把握住了方向,本著“抓大放小”的原則是應該鼓勵的。
這些醫院怎么賺錢?很容易啊。來做手術,我給你提供好的病房,為寬敞舒適私密人性化多付點錢,你愿意吧?婦女做人工流產,肯定得用無痛技術,選個效果好的麻醉法,這錢該花吧?術后康復也很重要,我們提供你康復療程,給父母親人額外的關愛你還舍不得那點錢么?
所有這一切都出于自愿,醫院絕不勉強,但在富裕發達的長三角地區,上述周到的產品和服務提供很容易創造出需求。你說這算是誘導需求嗎?就算是吧,這也完全是市場行為。非基本的項目都在醫保之外,臨床路徑也管不到,投資管理方把這個叫做醫院的流程再造,嗯,順便把他們的利潤也再造了一下,多么聰明的思路啊。
你問這些醫院的人才問題怎么解決?對想要做大的民營醫院而言,這確實是個很大的困擾;但朋友的公司定位精準:就做二級醫院,常見疾病和手術,其實對醫生的要求不是那么高的。一方面和醫學院簽約定向培養,另一方面去中西部地區挖人。據朋友說,偏遠地區不少高年資醫生,其子女在上海南京等地就讀大學,把他們挖到這里來工作,編制照給,報酬更高,周末還能去周邊大城市探望子女,何樂而不為?我簡直都要為這點子叫絕了!
朋友看準了方向,圈定了以上海為圓心、半徑100公里的范圍,打算高歌猛進。他其實也反哺了一個啟示:該是市場的東西,政府你還要拿著不放嗎?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