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2/8 11:33:06 來源:
未知
博弈
又一家醫藥企業向直銷行業奔去。
9月19日,中藥飲片龍頭企業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美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國家商務部申請直銷許可,并經股東及股東代表審議全票通過。
在康美藥業之前,已經有4家具備醫藥背景的企業進入直銷行業,它們分別是金士力佳友(天津)有限公司(下稱金士力)、廣東康力醫藥有限公司(下稱廣東康力)、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哈藥集團)以及廈門金日制藥有限公司(下稱廈門金日)。
——金士力隸屬于天士力集團,是4家中最早拿到直銷牌照的,雖然業績不那么盡如人意,但好在鮮有負面纏身;其次通過直銷許可的是廣東康力,但它本身并不生產藥品,而是主營醫藥物流,有業內人士稱其“直銷業務本身做得并不好”;再接著是哈藥集團,在拿牌一年后不久,便自曝家丑,直銷業務虧損2.8億元,暫時退出直銷行業。
至于廈門金日,去年7月拿到直銷牌照的它,今年的主要工作是在此前保健品走傳統渠道的基礎上,對營銷團隊進行整合, “具體能做到什么樣的業績還不確定。”從事直銷相關工作近十年的衛軍(化名)對新金融記者說。
按照康美藥業的公告內容,它申請直銷許可的產品類別為保健品,目的在于適應公司發展需要,拓展營銷方式,而能否獲得批準以及批準時間存在不確定性。
盡管有4家具備醫藥背景的企業先于康美藥業進入直銷行業,但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劉偉仍然認為,醫藥行業試水直銷業務是一種比較新的嘗試,在消費者對傳統廣告等營銷模式產生抵抗力的情況下,直銷這種現身說法的方式或許更能取得消費者的關注和信任。但目前,醫藥行業拓展直銷業務的產品種類有限,主要集中在保健品。
對此,醫藥營銷專家楊昌順表示,作為健康領域的中藥品牌,康美藥業介入直銷是產業鏈競爭的需要。中藥在中國有深厚的民間基礎,政府也一直在各種場合及政策制定中表示重視,通過有著成功實踐的直銷模式銷售產品,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需要。
他還表示,康美藥業品牌通過廣泛傳播,可以承載直銷健康品品牌,同時通過直銷行為的口口相傳,也可以和藥品品牌相互輝映,有助于康美藥業的品牌發展。
2010年,康美藥業開始涉足食品領域,全年食品收入為9013.69萬元,約占總營收的2.73%;2011年,食品業務收入達到1.31億元,約占總營收的2.16%;2012年上半年,實現食品業務收入1.44億元,約占總營收的2.82%。
“現在看來,康美藥業2010年涉足食品行業或是為此次申請直銷牌照鋪路。”劉偉表示,康美藥業于2009年全資收購上海美峰食品和金像食品,主營業務為藥食同源系列,是藥企經營的創新模式。然而經過兩年的研發和銷售,新型藥食同源系列銷量沒有達到預期,主要是新藥沒有得到消費者的認知,直銷形式可擴寬新藥的銷售渠道。
但對于藥企做直銷,資深業內人士笑非認為,相對于他們的優勢,可能劣勢更多一些。“對于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弊端和直銷所帶來的后果,他們是不懂的。”
他還表示,“之所以熱衷于做直銷,是因為他們看中了直銷的快速倍增模式,他們認為人員的快速倍增就一定會帶來業績的快速倍增,他們只是看到了一些比較成功的直銷公司,比如安利、完美,但是他們不太懂什么是直銷。”
衛軍也表示,“藥企進入直銷行業,他們有產品優勢。但是,具體操作起來還是比較麻煩,因為直銷業務相對比較專業,要找到合適的人不容易;其次,直銷的負面信息比較多,容易影響藥企的傳統業務;另外,由于分配機制的不同,直銷行業存在大量超高收入,甚至經銷商的收入比總裁還高,這樣的情況會沖擊傳統企業有關薪酬制度的思想體系。”
為進一步了解康美藥業的申請進展及相關事宜,新金融記者致電其董事會秘書處。一位段姓工作人員表示,“直銷牌照正在申請中。”但她又表示由于她并不負責這件事,對于公司目前是否已經籌劃建立直銷團隊與鋪設直銷市場,她并不清楚。
荊棘
對于直銷行業,康美藥業是陌生的。其證券事務代表溫少生曾對媒體表示,直銷牌照的申請“難度還挺大”。
幾乎任何企業涉足新領域,都會面臨挑戰,這是由人才缺乏、品牌延展適應性、可能的資金問題、商業模式不熟悉、渠道缺乏、產品適合度、政策問題、現有競爭者壁壘等因素組成。中國醫藥聯盟專家楊昌順表示,由于康美藥業在品牌、資金、產品等方面有優勢,最大的挑戰是人才問題及可能商業模式實踐不熟悉,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或許可以穩步上路。
而“新手們”需要明白,在直銷界有一個悖論——多數企業在沒有拿到直銷牌照前,就已經開始了直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