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2/15 10:05:02 來源:
未知
8月21日,溫州海鶴藥業有限公司(原溫州中藥廠,以下簡稱“海鶴藥業”)董事長兼大股東葉可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檢察院批捕。
浙江一帶,“海鶴藥業”名聲頗大,這家企業的前身是“葉同仁堂”,創辦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比北京同仁堂晚一年,比杭州胡慶余堂早了204年,延續至今已有342年的歷史,被評為“浙江老字號”。
此前,傳言四起。這家老字號企業在今年年初先后被傳出“停產”和“工廠被債權人圍攻”的消息,雖然“停產”和“圍攻”最后被證實為誤傳——海鶴藥業的新廠區雖一直未投入使用,但舊廠區一直在生產——企業陷入經營困難卻是真的。
截止8月中旬,共計有130多個社會債權人申報了20億元的債務,目前已經由律師事務所審核確定的債務有12多億元。申報的債務和確定的債務可能還會隨著債權舉證的增多而增多。
葉可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海鶴藥業經營困難背后是“浙江藥企老字號”被作為借貸的工具反復利用的故事。
意外的負債
葉可為是意大利僑胞,其擔任法人代表的溫州百順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順擔保”)在溫州本地口碑不錯,葉本人也是溫州市信用擔保行業協會副會長。
2010年1月,葉可為從海鶴藥業前任董事長戴育仁手中收購了海鶴藥業80%的股權,其余20%股權被其在“百順擔保”的合作伙伴張君平收購。
這樁收購背后的隱情正是讓葉可為陷入今日困境的關鍵。
據債權人之一的王萬強(化名)介紹,戴育仁與葉可為有資金借貸方面的關系,因為戴還不上葉的債務,故而將持有的海鶴藥業股份出售給后者。這個過程中海鶴藥業的其他股東也因為種種原因退出海鶴。同時,一同轉讓給葉可為的還有從事醫藥產品銷售的溫州市興甌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甌醫藥”)的80%股份。
戴育仁轉給葉可為的海鶴藥業和興甌醫藥并不干凈——戴育仁用海鶴藥業和興甌醫藥的公章敲了無數份借款協議。當債權人拿著印有海鶴藥業或興甌醫藥公章的借據找上門,要求葉可為為這些債務負責。債務“認章不認人”,葉可為無奈之下扛下了這些債務。
債務成了雪球
海鶴藥業、興甌醫藥兩家公司的債務給葉可為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兩家藥企的產出利潤對償還債務而言只是杯水車薪。為了償還債務,葉可為開始“以貸養貸”。得到了海鶴藥業和興甌醫藥兩家企業的絕對控股權,加上他本人也是溫州市信用擔保行業協會副會長,葉可為想借錢并不困難。
為了加快借貸速度,今年以來,葉可為開出的利息越來越高,從一開始的3分利,逐漸漲到了4分利、5分利,甚至開出過高達6分的利息以求借到錢。“這么高的利息完全是不合理的,6分利,一年利息相當于本金的72%,很難想象一家企業能夠獲取這么高的利潤。”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人士用“癲狂”來形容葉可為最后的借貸行為。
巨大的債務壓得葉可為喘不過氣,從2011年8月開始他便無法支付利息。沒有選擇跑路的葉可為從2011年9月開始,陸續通知一些債權人,告知對方“企業真的活不下去了”,同時表示愿意拿出個人財產償還公司債務。2012年1月,債權人小組開始接管兩家藥企的日常運營。債權人小組是由8個債務過億元的債權人和一個海鶴職工代表組成。
當初,戴育仁一共欠了葉可為多少錢已無法查證,但可以理清楚的是,除了這些被轉嫁給葉可為的債務,戴育仁目前還欠了葉可為5.7億元。
戴育仁曾在去年寫下保證書,從2011年11月至今年5月20日,分5次還清葉可為的債務,前4次每次還款1億元,最后一次還清剩余的1.7億元。戴育仁最終未能踐諾。“5月后,戴育仁卻已無法聯系上。”債權人之一王萬強告訴《浙商》記者。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