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3/3/30 11:18:39 來源:
未知
- 17屆招商代理沙龍.杭州.3.30
- 【培訓】語音課堂:醫藥銷售攻心術
3月12日,加多寶與廣藥集團的紛爭繼續升級,加多寶集團在其官網發布了“加多寶集團致兩會代表委員的一封信”,公開尋求“兩會”代表的支持。
加多寶在公開信聲稱非公有制企業面前有一道“玻璃門”,并表示廣藥對加多寶趕盡殺絕,強烈呼吁社會支持及公正待遇。隨后王老吉“五問加多寶”進行回應,指出加多寶母公司董事長陳鴻道是通過行賄獲得王老吉商標的使用權,并質疑加多寶并非民企,扮演弱者求同情。信中表示不論國資、外資還是民資,都是平等的社會競爭主體,其行為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任何違法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品牌訴訟 加多寶輸掉官司贏得輿論
“王老吉”創始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新中國成立后,大陸的王老吉藥廠被收歸國有,后歸廣藥集團。香港加多寶集團1995年開始租賃紅罐王老吉的使用權,2011年,王老吉銷售額達到160億元。
2012年 5月9日,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裁決加多寶集團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7月13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決駁回鴻道集團關于撤銷王老吉仲裁結果的申請。
廣藥集團強調,紅罐“王老吉”銷售額從不足2億元升至160億元,而商標使用費僅從450萬漲至506萬,加多寶通過行賄賤租了王老吉品牌,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
2012年5月,創始人王澤邦第五代玄孫女王健儀發表聲明稱“已將獨有祖傳秘方獨家授權給了加多寶集團”后, 多次公開表示支持加多寶,同時對廣藥過度開發王老吉品牌的作為表示反對。如今,王健儀手中已擁有香港及海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王老吉”商標所有權。
“誰才是正宗王老吉”的輿論爭奪戰中,廣藥集團明顯處于弱勢地位。面對一個用創始人命名的產品,相比跟王家后人毫無瓜葛的國企,人們更愿意認同王家后人。受特殊歷史時期的影響,大量傳統品牌日漸式微,當下輿論對當年的“公有化運動”頗有微辭。廣藥集團公開強調王老吉品牌是其兒子的說法,也引起網民的嘲笑,有網民調侃道“人家在大清朝的祖宗,怎么就成了共和國國企的兒子?”。從輿情反應來看,雖然廣藥贏得了官司,加多寶卻贏得了輿論。
廣告訴訟 加多寶再次贏得輿論
從加多寶《中國好聲音》“正宗涼茶”之爭,到衛視臺廣告大戰,再到近期王老吉獨家冠名央視綜藝節目《開門大吉》,隨處可見兩家公司在在廣告宣傳上賭氣般的“砸錢”行為。“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為加多寶”和“王老吉從未改名”的廣告大戰,成為2012年廣大網友笑談的熱點。
2012年11月30日,廣藥集團以加多寶公司“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廣告語涉嫌虛假宣傳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為由提起訴訟。2013年 1月31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訴中禁令”裁定廣東加多寶訴中暫時停止使用該廣告語。隨后,廣藥集團又宣布要向加多寶索賠“幾億到10億”,加多寶發布“公開信”尋求輿論幫助。
2月4日下午,加多寶在新浪官方微博一連發出四張“對不起”圖片,每張圖上還有一個哭泣的外國寶寶。作為對加多寶輸掉了官司的回應,這組看似道歉、實則叫屈的微博廣告文案在網絡上的廣為流傳,為加多寶贏得“輸掉官司,贏了市場”的美譽。在轉發和評論的人中,大多數對加多寶表示同情,不少人把焦點指向國企與民企之爭,認為是“民營企業地位的真實寫照”。
國企經營能力暫難贏得輿論認同
加多寶在聲明中指出,當初租用王老吉商標時,王老吉已陷入停產,是自己通過17年的努力將“紅罐王老吉”培養為價值千億的無形資產,并將涼茶這一嶺南“地域性”飲料推向全國。而廣藥則否認稱,加多寶正是看中了王老吉這一百年老字號和王老吉涼茶飲料,才會租用這一金字招牌。
廣藥在指責加多寶賤租了“王老吉”品牌的時候也提到,加多寶經營的紅罐“王老吉”銷售額從不足2億元升至160億元。公眾或許對數字不那么敏感,但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根深蒂固,那就是“王老吉熱銷,加多寶功不可沒”。
在當下人們眼中,下意識的給國企打上了“壟斷”、“效率低”“經營能力差”的標簽,而事實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在加多寶租用“王老吉”商標之前,當初在國企手里只是“邊角料”,在全國范圍內名不見經傳。雙方共同經營王老吉時,紅綠王老吉的銷售額更是天壤之別,即便如此,還有媒體指出綠盒王老吉還是借了紅罐王老吉的勢。
如今,“王老吉”的商標重新回到廣藥手中,但是據廣藥集團3月1日披露的2012年財報顯示,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在2012年僅實現3096萬元的利潤。業內人士透露,王老吉去年銷售額不及加多寶的1/5。國家統計局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披露的2012年前三季度飲料業調研數據顯示,加多寶前三季度占涼茶市場份額達72.96%,王老吉8.9%。(據《國際金融報》 作者:陳偲 唐也欽)
新浪微博一則投票調查結果顯示,逾六成網友認為廣藥無法運作好王老吉。雖然這個投票活動缺乏權威性和嚴謹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輿論對廣藥的經營能力缺乏信心。而加多寶“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是加多寶”的新廣告詞,更是直接擊中了廣藥的軟肋。
輿情點評:“弱者即正義”折射出國企尷尬
從雙方第一次訴訟開始,各種關于此事的新聞跟帖及微博評論中,加多寶都獲得幾乎一邊倒的支持,從中不難發現相當部分人對企懷有不滿與偏見。
從“加多寶集團致兩會代表委員的一封信”相關報道的網友評論來看,超6成的網友對加多寶表示支持,指責廣藥是“掠奪”行為,并質疑廣藥的經營能力。近3成網友認為,加多寶行賄行為違法在先,廣藥收回“王老吉”理所應當。長達10個月口水仗,讓網民感到疲憊,部分網友指責雙方都是在炒作。
由于“弱者即正義”的價值判斷標準在網絡輿情中日漸突出,在真相不明確時,大部分公眾習慣于用站隊來表明立場。廣藥的國企身份使其歷次的爭論之中備受詬病,相對于贏了官司的“強勢國企”,網友在感情上天然的傾向于同情“弱勢民企”加多寶,認為國企擠占了民企的生存空間。而廣藥集團的一系列行為也在加深這種認識,靠法院贏來品牌,靠法院禁止對方播出品牌轉移廣告,還要追加訴訟要求對方替自己做廣告,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輿論的對立面。
平心而論,法院支持廣藥的訴求,自然有其法律上的合理性,加多寶輸掉官司也有其不合法的地方。簡單的用企業性質來解讀雙方的紛爭,難免有失偏頗。加多寶與廣藥之爭,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公眾對這幾年來國企壟斷、市場競爭不滿的宣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