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來了,板藍根又紅火了。人們的記憶也被喚醒了。在中國,但凡人們擔心起某種疾病流行,推薦的防治方子就把板藍根派上場。有時,推薦是民間的,口口相傳,藥材市場上頓時風生水起;有時推薦是來自“專家”,有了權威色彩,板藍根更是搶手。
情況往往是,一種可能流行的疾病越是缺乏明確的治療方案,板藍根就越有可能像被拉壯丁一樣,優先被綁了去,充當防治的藥物。這就是說,板藍根經常作了無藥之藥。醫生本來也沒有什么好方法,但又一定要有,于是就叫板藍根出來。
這次當然一樣。H7N9病毒剛剛分析出來,既無疫苗,也無成熟的治療方案,人們頓時有些緊張。于是,防治方案就出來了,健身開窗之外,板藍根不可或缺地上了陣。不能說沒有效果,既然沒有成熟的治療方案,又正式地推薦了板藍根,總算一根稻草。搶稻草的人一擁而上,板藍根交易就好了,
醫藥股票都帶活了。
不過,很快有醫學專家說,板藍根對禽流感沒有經證實的效果。這樣說的專家還不少,有的專家還表示板藍根不只是沒有效果,亂吃還可能對身體有害。自然,這樣說的都是西醫專家。中醫專家呢,他們正是開方子的人。
是藥三分毒,不可亂吃,這本來是常識,但這樣的常識是經常被選擇性忘記的。很多人只牢記西藥有毒,沒病不能亂吃;至于中草藥,那可是“純天然”,好得很,有病能夠治本,沒病可以補身,吃錯了也沒什么大礙;而且禍福相倚,吃錯了,說不定還帶些意想不到的好處呢。其實中藥毒副作用造成的致死致殘事件已經很多了。
一個醫生可能對很多病開不出有效的藥方,對
健康人拒絕開藥,對新的病承認缺乏了解,而且對這些并不諱言,醫學上無能為力是經常的。一個
中醫,卻是不可能沒有藥方可開的,無論健康人還是病人,無論是什么病,求醫就可有藥。辨證施治,意味著世界上沒有完全健康的人,從而沒有絕對需要用藥或無需用藥的界限。
近時《中國新聞周刊》報道中國“癌情洶涌”,其中講到大多數癌癥病人的治療之路,“手術,花掉數萬元;化療,花掉數十萬元;再放療,再花掉數十萬元;接著轉戰中醫治療,花掉數萬元”。這個醫療過程的描述,既涉及了醫學上的過度治療,也涉及到了中醫的作用,那就是在醫學治療宣告結束后,充當最后的榨油機和人們“痛急亂投醫”的去向。
醫分中西,這是中國的特色,就像哲學有中西之分。近些年,哲學界時見討論古代中國是否有哲學,那些被稱為古代中國哲學的是否應稱為思想。醫學是不斷進步的,現在已建立在細胞學、病毒學、分子學之上,中醫卻是建立在陰陽五行的思想之上,它是一出生就好了,而且是剛出生時最好,所以越古越厲害,到現在仍須去深刻領會《內經》的玄奧。這次禽流感,在醫界基于病毒學和傳染病學預言疫癥不會大流行后,中醫們還根據“運氣理論”作出了同樣的預測。
現在,說到醫生、
醫院、醫學等等,人們都會想到那就是“西醫”、“西醫院”、“西醫學”。醫生與中醫、醫院與中醫院、醫學與中醫學,名稱已經顯示了各自的位置。現代醫學已經不言自明地成了主流。但中醫在某些人心中仍然是有用的,它既可以作為文明已久的活證據,也可以作為“中國主導的另一種醫學”的想象基礎,而且可作為醫治無解的病癥的希望,人們面對疫癥時的安慰。
板藍根,就是中醫在醫學暫時未找到辦法時對疫癥開出的全民安慰劑。現在,人們對板藍根總是列入新
疾病的治療方案已經多有戲謔,今后再有新的疫情,板藍根是否還會首選列入,或許不無疑問。但不管新出什么疫情,只要醫學上一時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案,一定還會有無方案之下的防治方案,而且開出方子的一定還是中醫。在那些沒有傳統醫學的地方,當然也開不出這樣的安慰劑,所以中醫就是我們一種“特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