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基藥目錄公布以來,牽動著醫藥界人士的神經,這輪基藥會影響未來幾年的市場格局。”一位曾在外資制藥企業工作多年的分析人士表示。最大的看點之一是抗腫瘤、血液系統等藥品被大量納入,使眾多外資藥企的品種成為基本藥物。據不完全統計,新版基藥目錄涉及的跨國藥企的銷售總額達220億元,2011年在國內銷售超10億元的產品就有輝瑞的絡活喜、賽諾菲的波立維、拜耳的拜糖平、諾和諾德的諾和靈30R、諾華的代文等。
價格是關鍵
外資原研藥普遍享受單獨定價資格,價格高于國內仿制藥。原來二者在各自的市場上各顯神通,但一旦納入基藥目錄,矛盾似乎無法避免。在新版基藥目錄的抗腫瘤藥物中,幾乎每個品種都有外資藥物的身影,同時國內企業也有仿制藥生產。輝瑞、默沙東、羅氏、百時美施貴寶等外資巨頭將與海正藥業、恒瑞醫藥、先聲藥業等國內企業同臺競技。
外企原研藥與國內仿制藥“正面交鋒”在所難免,于是價格成為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據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介紹,2009年以來基本藥物價格平均下降30%。諾華制藥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基藥對企業的核心影響就是價格。不少外資企業人士認為,參與基藥招標就意味著需要降價,無論對原研廠家還是仿制廠家都是如此。
近日,北京已完成新一輪的基本藥品招標采購,北京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北京的招標采購中,一些銷售量大的品種和進口合資品牌降價幅度進一步加大,外企品牌價格平均降幅達到10%。
實際上,“以價換量”在不少外企人士眼中并不樂觀。在2009年版基藥目錄中,默沙東的舒降之(通用名辛伐他汀)入選后采取降價52%的策略,與國內仿制藥競爭。
默沙東并未公布這款藥此后在中國的銷售情況,據業界傳言,舒降之的銷量確有提升,銷售額略有增長,但總體利潤下滑。
招標占市場
基藥向二、三級醫院推廣成為趨勢。《衛生部關于印發2013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文件的通知》規定,基層醫療機構以外的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都必須按規定使用基本藥物。二級醫院基本藥物使用量和銷售額都應達到40%~50%,其中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的二級醫院應達到50%左右;三級醫院基本藥物銷售額要達到25%~30%。業內普遍認為,放棄基藥相當于放棄基層市場,甚至二、三級醫院這一外企的傳統市場也可能會被蠶食。通用名藥入選新版基藥目錄對外企而言算是一個難題。然而,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拜耳、賽諾菲等企業的產品進入基藥目錄,能助力其實施早已規劃的深耕基層的市場戰略。
外企“招”與“不招”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地方招標政策。據了解,早前在上海市基藥招標(注:2009版目錄的307種加上上海增補的381種)過程中,上海對優質產品采取了扶持鼓勵政策,不承諾最低價中標,對于同一藥品中具有2個質量層次的,即普通質量層次和原研藥等較高質量層次,對每個層次均給予中標機會,使得招標目錄內絕大多數著名品牌外資藥企的原研藥品中標。中標公告顯示,氨氯地平作為當時上海的增補品種,輝瑞的絡活喜以32.8元中標,而同一規格的國內廠家仿制產品中標價為6.10元。
業內人士認為,上海的招標方案對外資企業利好,但難以在全國各省市復制,降價中標意味著藥品可以向基層醫院覆蓋,拓寬銷售渠道,銷量增大帶來的利潤是否足以彌補降價這部分的差額有待觀察,外資藥企是否參與招標需考慮地方招標政策等因素綜合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