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通過保健食品專項監督檢查和抽驗,在“減肥膠囊”等10種產品中檢出化學藥物成分,經核實為假冒保健食品。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隨即向社會發布“減肥膠囊”等10種假冒保健食品名單,要求各?。▍^、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依法加強轄區保健食品市場監督檢查,發現上述批次產品,依法采取控制措施;對生產經營上述產品的企業,依法嚴厲查處;涉嫌刑事犯罪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
近年來,人民群眾對保健食品質量安全高度關注,國家對保健食品監管工作高度重視;同時,我國保健食品行業仍不規范,還存在不少問題。
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市場秩序亟待規范 據統計,全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2000多家,從業人員600多萬人,產值超過2600億元。我國保健食品的生產和消費都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據專家預計,到2020年產值可突破4500億元。但目前我國多數保健食品企業為中小企業,生產規模小,品牌產品少,產業集中度低,“多、小、散、亂、低”特征明顯;研發投入不足,創新能力較弱,技術水平不高,缺乏核心競爭力;企業責任意識淡薄,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從業人員素質較低,規范化、標準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非法添加問題突出 不法企業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違禁物品,如在減肥功能產品中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在輔助降血糖功能產品中非法添加二甲雙胍、格列苯脲,在緩解體力疲勞功能產品中非法添加西地那非等,對消費者的健康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違法違規時有發生 一些企業誠信意識差,個別企業不按照批準的配方、工藝組織生產,委托加工行為不規范,委托雙方各自所負的責任不明確,多次委托、部分加工、異地加工等現象時有發生,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索證索票執行不力,產品來源難以追溯。
虛假夸大宣傳嚴重 一些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為牟取暴利,利用報刊、電視等媒體的廣告大肆夸大產品功效,誤導消費者。產品說明書和標簽不按批準內容印制,擅自增加保健功能,擴大適用人群,變更食用方法和食用量。甚至故意混淆與藥品的界限,誤導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