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一季度,共監測到虛假違法中醫醫療信息739條次。其中,99%以上為變相廣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主任王煉在該局日前在京召開的中醫醫療廣告監測工作新聞通氣會上說。
據介紹,2008年以來至2012年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通過監測共發現虛假違法中醫醫療廣告9914條,全國共警告、批評教育及處罰醫療機構534家,撤銷中醫《醫療廣告審查證明》82家,停業整頓324家,吊銷143家醫療機構相關涉案診療科目,取締13家。此外,針對互聯網有關中醫網站進行監測,鎖定了17批虛假網站名單,670家網站被相關部門關閉。王煉表示,通過嚴格整治,與前幾年相比,虛假違法中醫醫療廣告的數量有了明顯的下降。
但是從監測結果來看,虛假違法廣告的發布又出現了一個新動向:“由以前經過審批的有醫療廣告審查證明的真正的廣告,轉變為一種變相廣告。這些變相廣告大多以新聞報道、講座、講壇等方式來發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副司長麻穎說,這種變相廣告以新聞報道的形式,介紹治療方法或是專家、技術,有的以專門的版面連篇累牘,還包括病例、照片和各種獲獎的宣傳等。變相廣告繞過了管理部門的監管,以新聞、資訊等形式出現,給人的感覺不是廣告,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危害性。
麻穎總結了虛假違法中醫藥廣告的八個特征:一是機構顯赫,專家權威。把醫療機構夸大成“衛生部××局”、“××機關下屬單位”等,所謂專家通常是“政府津貼獲得者”、“獲得國際大獎”等,以騙取患者的信任。二是講專治善治疑難病癥。虛假醫療廣告的重點通常放在疑難病、多發病和老年病的治療上,因為這類疾病患者群體較大,疾病的治療確實有一定難度。三是介紹療效。通常有“療效確切”,“××天治愈、無效退款”等承諾性語言。四是廣告語言夸張、絕對,聲稱“多少天治愈,多少天可以不吃降糖藥、降壓藥”等情況比較普遍。五是宣傳中醫醫療機構的時候,通常號稱“技術領先,方法獨特”,并混以“納米技術、基因、多靶點”等前沿技術詞匯,以及中醫“雙向調節”,“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等語言。六是花樣翻新,規避監管。不直接做廣告,而是通過采取講座、講壇、健康咨詢等欄目的形式來發布虛假信息,以規避檢查。七是以解放軍、武警的醫療機構名義發布廣告,用中醫藥科研單位、學術機構、醫療機構的專家、醫生及患者的名義做形象證明。八是在報紙、刊物上做一個很小、很不顯眼的廣告,留下網址,然后在網上進行配合。打開網址以后,可見各種轟炸式的宣傳,而且多以患者的名義、網友的名義對療效進行肯定,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誘惑力。
如何扼住違法中醫藥廣告的“七寸”
為了整治虛假違法醫藥廣告,由國家工商總局、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工信部、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八部門聯合開展的為期3個月的專項行動已經自4月下旬開始。
事實上,虛假違法中醫藥廣告屢禁不止,變相廣告大行其道,相關媒體起著關鍵作用。有人甚至說,管住媒體,就是扼住了違法醫藥廣告的“七寸”。對此,王煉表示,國家對發布醫療廣告有一套嚴格的審查和審批程序,但是在查處過程中發現,通過審批的廣告和最后播出來的廣告是不一致的,“這個問題就出在最后一個環節——刊載廣告的媒體上。”他說,大部分媒體還是對人民群眾負責的,特別是一些權威部門的權威媒體。打擊虛假中醫藥廣告,要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多部門聯動的機制,特別是媒體的自律作用非常重要。
“準確地發布醫療廣告,向老百姓宣傳正確的方法和資源,對治療疾病、保證健康具有積極的意義。反過來,如果不負責任地刊發虛假違法廣告,實際上是對人民群眾健康的威脅,對媒體的公信力會產生負面影響。”麻穎說。
很多人發現,虛假違法醫藥廣告特別喜歡打著中醫的旗號夸大宣傳,號稱可以治療腫瘤、糖尿病、高血壓等。這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希望通過中醫中藥解決病痛的需求,使違法廣告有了可乘之機;另一方面也說明老百姓信任中醫藥,對中醫藥有著很深的情結。因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決定,將發揮主流媒體的正能量,傳播中醫藥養生保健的正確信息,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繼續推進中醫藥科普宣傳、科普巡講活動和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的建設;與主流媒體合作,開設中醫藥專欄節目,使民眾了解掌握科學、真實、準確的中醫藥基本知識,尤其是養生保健類知識;同時加強對各種信息媒體的監測,與相關主管部門溝通合作,對有關中醫藥養生保健信息進行篩選,慎重報道,遏制劣質中醫藥養生保健類信息泛濫的勢頭,規范中醫藥養生保健市場。”王煉說。
如同網絡反腐一樣,整治打擊虛假違法中醫藥廣告,發揮群眾的監督、舉報作用非常重要。那么,普通老百姓如何判斷廣告中的中醫醫療機構是否正規、是否具有診療資格呢?據麻穎介紹,醫療機構的執業都是經過嚴格審批的,在政府網上都有公示。比如查詢某某醫院是否經過了政府的批準,可以查詢政府網站或者電話咨詢。另外,按要求醫療機構應該把它的執業證擺放在一定的位置。大的醫院鑒別起來很容易,對一些近年來新成立的醫療機構,可以到政府網站進行查詢,包括廣告中涉及的一些執業醫師的資格,都可以通過政府的官方網站查到。如果在政府網站上沒有查到廣告中的機構或個人,就要提高警惕,加以防范或進行舉報。
根據法律規定,工商部門有權對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進行處罰;對于中醫醫療機構,可以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或者各省衛生行政部門和中醫藥管理部門進行舉報;另外,涉及刑事案件、造成很大損失甚至形成詐騙的,也可以向公安部門報案。
據了解,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網站已經對各地中醫醫療廣告審批情況進行了在線鏈接,以方便群眾查詢并了解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