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MS發布了題為《中國中成藥市場發展形勢縱覽及前景展望》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2008年以來,中國中成藥市場的增長速度持續領先于西藥市場,中藥在整體醫藥市場中的重要性日趨明顯。而政策支持、產品革新以及臨床數據加強成為驅動中成藥市場快速發展的三駕馬車。
表現搶眼
事實上,中成藥市場快速發展并非無跡可尋。工信部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醫藥產業實現產值15707億元,同比增長28.5%,在七大子行業中,產值超過28.5%的只有中藥飲片(同比增長51.2%)和中成藥(同比增長33.7%)。
數據還顯示,2011年我國醫藥產業利潤總額為1577億元,同比增長23.2%。其中,中藥飲片和中成藥銷售收入利潤率同比均提高0.4個百分點,利潤分別同比增長65.3%和40.4%;而化學藥品制劑銷售收入利潤率同比降低1.2個百分點,利潤同比增長12.8%;生物生化藥品制造業銷售收入利潤率同比降低3.6個百分點,利潤同比僅增長6.5%。
2012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共實現利潤總額1833億元(統計快報),同比增加20.4%。其中,中成藥利潤總額為436.5億元,同比增長16.5%,依然超過化學藥品原藥同比增加的15.9%和生物制藥同比增加的14.3%。
“上市公司也呈現出同樣的特點:企業效益分化,中藥、醫療器械板塊表現較好,化學藥最差,其中以化學原料藥和抗生素生產為主的企業利潤降幅最大。”工信部相關人士稱。
中成藥市場表現并不限于此。根據IMS統計,2012年中成藥在百張床位以上的醫院市場銷售占比高達20%;在零售市場,中成藥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合計已占44%的份額。
IMS報告還顯示,在不同類型與級別的醫院中,中成藥占總藥品比例有顯著的差異。以2012年為例,中醫院的中成藥使用比例最高,為29%;綜合醫院、婦幼醫院的中成藥使用比例達到20%左右。在渠道分布方面,級別較低的醫療機構中成藥的使用比例相對更高,表明中成藥與西藥相比渠道相對下沉。
合力驅動
那么,何為驅動中成藥市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的原動力?IMS的報告認為,政策激勵、產品革新和臨床數據加強是支持中成藥市場花開不敗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