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3/11/14 0:00:00 來源:
未知
生意社11月14日訊 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成立及其貿易細則的頒布,或將有效解決我國大宗品在反傾銷案、反補貼案影響下的進出口受阻問題。而企業在自貿試驗區進行大宗品貿易,不僅可以減少稅率負擔,也有效降低自身成本,還可與國際貿易接軌,與跨國公司競爭,搶占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份額。
“上海自貿區建立后,不僅會大大提升轉口功能和物流功能,從而吸引大量高端制造、加工、貿易、倉儲物流企業在此落戶。同時,上海有望成為泛亞地區的供應鏈樞紐,并建成世界領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將為大宗商品貿易提供新的機會,上海自貿區或將成為我國大宗商品貿易接軌國際的“一道門戶”和“一條捷徑”。11月6~8日,由生意社和和新華社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首屆自貿區與大宗商品高峰論壇(FTC)暨2013(第四屆)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發展論壇(CBSE)”在上海自貿區召開。會上,生意社總編、首席分析師劉心田發表上述觀點。
自貿試驗區撬動大宗商品新機遇
2013年是我國大宗商品發展的關鍵一年,是大宗商品相關交易市場經歷清理整頓的重要一年,也是現貨交易市場經歷分化及國家監管部門逐步清晰的關鍵一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正式獲國務院通過后,上海自貿區市場的試驗、完善并發展,對國內大宗品貿易來說,將會是一塊接軌國際大宗品貿易市場的翹板,同時也是一個擺脫目前大多數大宗商品行業低迷的轉折點。
生意社認為,在國內大宗商品貿易競爭日益激烈,行業利潤逐步減少的今天,國際化貿易尤為重要,而進出口貿易又是國際貿易的直接體現。上海自貿區的啟動,將對港口、物流、貿易、地產、金融等行業構成利好,電商相關上市公司或將受影響。同時,生意社還表示,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及其貿易細則的頒布,或將有效解決目前受國際上大多數國家對我國大宗品反傾銷案、反補貼案影響下進出口受阻問題。而企業在自貿區進行大宗品貿易,不僅可以減少稅率負擔,也有效降低了企業自身成本,并可以乘著“自貿區”這艘“大船”,在國家的鼓勵和支持下,與國際貿易接軌,與跨國公司競爭,搶占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份額,進而提升企業自身發展。
為緊抓大宗商品發展新機遇,會上,生意社對外發布了“大宗商品交收指數”,該指數由生意社和新華社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數研究院共同研發編制,是依據商品的重要程度、交易活躍度、現貨貿易的中遠期交易頻繁程度等幾個重要指標,精選出的一系列商品,進而所編制的商品指數。
監管政策逐漸明朗
“雖說目前大型集團逐步參與交易市場的建立,同時交易市場也逐步重視與現貨接軌,但就目前國內交易市場現狀來看,現貨企業參與度仍不夠,交易市場現貨交易比例仍有不盡人意之處。”劉心田表示。據生意社調研目前國內涉及現貨交易的交易市場僅占30%;而交易所現貨交割率在1%~8%之間,且交割率高于3%的交易所僅占11%。
會上,《2013中國大宗商品交易數據服務及研究報告》發布,報告稱,目前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市場定位不明確、法律
法規缺失,無法可依、投資建設市場成本較低,投資主體魚龍混雜、規模小各自為營缺乏國際競爭、現貨
企業參與力度仍不夠等。無論是期貨市場還是現貨市場,如果沒有解決實體現貨企業的貿易功能而希望一步到位就實現其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是不現實的。如果沒有堅實的現貨基礎,所建的交易平臺不但不是企業的風險規避工具,反而會成風險爆發平臺。
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政策。2011、2012年,我國相繼出臺38號文、37號文,嚴令禁止各種投機形式的中遠期交易,已經對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范治理。2012年下半年,多數電子交易市場偃旗息鼓,一些擬建、籌建的項目也被取消或暫停,大宗商品電子交易結束野蠻生長。2013年8月15日《商品現貨市場交易特別規定(試行)》獲得通過,確立了商務部、人民銀行和證監會對商品現貨市場交易的聯合監管機制,明確了監管職責,將在加強商品現貨市場行業管理、規范商品現貨市場交易對象和方式、創造良好市場秩序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眾多調研結果表明,我國的實體現貨企業目前更傾向參與一個價格公允、質量統一的現貨保障基地和交易平臺,而非只參與期貨平臺。因此,我國商品現貨市場就成為孕育期貨品種,解決期貨市場貿易功能不足,為實體現貨企業保駕護航的最佳舞臺。這個發展思路和方向,正是國家政府層面所提倡和鼓勵的。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