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11/5 0:00:00 來源:
未知
縱觀政泉聲明的所有信息,在時間或者窗口期上所謂的利益利好或內幕信息交易獲利,是其重大的硬傷。
11月4日,隨著方正集團一紙聲明,政泉控股爆料的北大醫藥股票代持事件又有了新的劇情。
“在這次事件中,北大醫藥僅僅是交易標的,更非行為主體,而且對于事實認定應該由相關監管部門定義。”一家上市公司高管表示,非常能夠理解方正及相關企業在此次事件的沉默與隱忍。
然而,隨著政泉聲明函對于關鍵信息的過濾,更多的質疑也開始聚焦這位看似“可憐”的一方。
“事實上,雖然政泉的聲明中涉及了方正方面一些代持或關聯交易信息,但對于一口咬定的內幕交易,政泉其實僅僅提供了惡意揣測。”一些投行人士和律師對記者表示,關于內幕交易的定義,政泉明顯證據不足,且捏造了部分偽證。
時空錯亂的利好消息
由于這是一份來自政泉控股的舉報函,所以很快成為了市場聚焦點。
根據政泉聲明,其介入北大醫藥投資始于2013年7月,文中提到在提到北大方正構成內幕交易的原因系在簽約后,北大醫藥隨即發布一系列利好,仔細拆解后不難發現政泉指的內幕沒消息利好實為一片霧霾。
首先,政泉提及了其2013年7月代持買入北大醫藥后,方正方面即發布與北大醫學部戰略合作的利好消息。然而,記者查閱發發現,上述合作是在 2013年5月8日完成,當日市場就已經出現大量公開新聞報道。對此,政泉卻認定其買入北大醫藥兩個月前的新聞為利好,政泉聲明函說的“股票買入后,貴司 即爆出與北大戰略合作等利好消息”完全是時空錯亂。
內幕交易偽證
更讓市場存疑的是,政泉所指的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重大利好與交易時間完全不吻合。因為北大醫藥公告引入戰略投資者政泉的時間,距離重大資產重組復牌相隔整整一年。
北大醫藥的股權轉讓始于2013年6月初。記者查閱發現,2013年6月4日,北大醫藥發布《關于股東協議轉讓公司股份公開征集受讓方信息公告》,隨后6月13日,北大醫藥公告,政泉控股簽約受讓了4000萬股北大醫藥股份。
事實上,而北大醫藥資本市場的下一步動作則在8個月后。
根據公告,北大醫藥在2014年4月10日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隨后5月5日才發布重大資產重組進展公告,正式對外說明正在籌劃重大資產重 組,并說明具體項目方案仍在研究論證中,并啟動項目盡職調查、審計和評估等工作。直到5月22日,北大醫藥才披露進展,對外說明其收購企業及部分相關信 息,最終在6月17日發布重大資產重組草案。
“所有資產重組項目都有極大不確定性,沒有什么方式可以在一年前就把交易鎖定死,而且北大醫藥此次并購的企業也并非上市公司關聯企業。”滬上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告訴記者,政泉這種推論似乎有點匪夷所思。
“之前大家對北大醫藥的期望一直以為他們會并購醫院,但重組草案披露后才知道是繼續拓展腫瘤治療的產業鏈,其實在投資者預期管理上有很大風險, 甚至一些分析師認為復牌后股價可能會下跌。”一位長期跟蹤北大醫藥的分析師告訴記者,在他看來,這個并購項目并未給北大醫藥真正制造出利好預期。
隨著重組轉型,北大醫藥得到了更多市場投資人認可,股價開始上升,隨后北大醫藥轉型后也達成了與腫瘤醫院的合作,其戰略規劃愈發清晰,市場預期不斷增強,利好才逐步兌現。
所以,縱觀政泉聲明的所有信息,在時間或者窗口期上所謂的利益利好或內幕信息交易獲利,是其重大的硬傷。
移花接木、混淆視聽?
根據政泉方面解釋,代持期間未與北大醫藥發生直接關聯,但又故意提及北大醫藥兩任董秘的名字,事實上其自己也解釋僅僅是委托董秘代為行使投票權,但用此伎倆居心或在混淆視聽,把一些關聯硬拉上內幕交易偽證。
同樣的招數還有其聲明中刻意提及的所謂代持買入資金來源、以及方正體系管理層一些關聯關系,更明顯的則是混淆其聲明的代持方北大資源和北大方正的行為主體。所有似乎都證明政泉不顧一切利用方式混淆關聯交易與內幕交易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