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11/12 0:00:00 來源:
未知
11月5日,國家衛計委召開的“衛生計生法治建設和執法監督有關情況發布會”透露,國家衛計委正在加快推進《中醫藥法》的立法工作,目前《中醫藥法(征求意見稿)》已經完成公開征求意見,國務院法制辦等有關部門正在將征求意見匯總,并根據意見進一步對草案修訂完善。
這意味著,從最初醞釀到公開征求意見,歷經30年,《中醫藥法》終將出臺,這是國家層面的首部規范中醫、中藥的法律。
針對目前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征求意見稿》指出,國家保護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鼓勵藥用野生動植物實現人工種植養殖;國家鼓勵發展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養 殖,支持中藥材良種繁育,提高中藥材質量;國家建立道地中藥材評價體系,支持道地中藥材品種選育、良種繁育,扶持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鼓勵采取地理標 識產品保護等措施保護道地中藥材。
不少關心中國傳統醫藥的人歡呼雀躍。的確,一部完備的法律是任何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近年來中醫藥行業“病態”漸顯,暴露出來的很多問題都與法律缺失相關。
但中醫藥又是一個特殊的行業,與西藥不同,行業中的很多要素難以量化,僅用法律來硬約束就略顯力不從心。
舉個例子,近年來,中藥材收購價格不斷上漲,不少群眾對未成熟的中藥材提前“采青”,造成野生藥材資源的嚴重浪費和破壞。更重要的是,提前“采青”的中藥材,藥用有效成分達不到國家藥典標準,很難保證臨床療效。
像這樣的情況就很難用法律來界定,因為它不像農藥殘留等問題可以量化,欠的只是一個火候,這個問題的解決,就更需要人心這桿秤來衡量了。
懸壺濟世、醫者仁心,一個“仁”字,曾經是人們對中國醫者的高度評價,也是千百年來中國醫者秉持的堅定信念,更是這個行業得以傳承發揚的基礎。
但是,近年來,隨著逐利思想的蔓延,這個行業也受到了很大沖擊,進而曝出種種問題,最終讓整個行業深受其害。例如,從2011年5月起,中藥被歐盟市場封殺。
仔細研究中醫藥行業出現的問題就可以發現,固然這些問題的出現與法律的缺失息息相關,但更與這個行業曾經尊崇的“仁心”缺失有關。
今年3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對廣東、安徽、甘肅、四川4省份中藥飲片進行抽樣檢驗,結果顯示紅花、延胡索、西紅花3個品種共22批存在染色問題。藥廠有的是調顏色,有的是調新鮮度,主要是為了賣相好看。至于農藥殘留問題,則更為普遍,甚至像同仁堂(600085,股吧)、云南白藥(000538,股吧)等百年老字號也都屢屢因此登上問題榜。
以上問題的屢屢發生,讓中國傳統醫藥的處境越來越艱難,讓人痛心。說到底,根源就在于逐金成為風潮,救死扶傷漸被遺忘。
中醫本來最講究的是剝繭抽絲祛除病根,最看不起的就是西醫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短淺,可如今恰恰是曾經最看不起的思維主導了這個行業,集體陷入急功近利的怪圈。
再完備的法律也有漏洞,僅有一部《中醫藥法》難以拯救中醫藥,只有仁心的回歸,才能讓這個古老的行當重新煥發生機,仁心是中醫藥的魂。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