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3/11 0:00:00 來源:
未知
[ 將處方藥的網售列為未來的銷售重點方式,
上海醫藥的這一舉動是否意味著網售處方藥解禁的春天即將到來? ]
“當前,處方藥網售并未放開,我們會以DTP(高值藥品直送)為切口,開展相關業務。”3月10日,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醫藥”)(601607.SH)內部人
士劉峰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告知。
此前3月9日晚間,上海醫藥發布公告稱,將與自然人季軍共同投資設立上海醫藥大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涉水醫藥電商,其中上海醫藥出資7000萬元人民幣,占股70%,季軍出資3000萬元人民幣,占股30%。
公告發布次日,上海醫藥股價在高位開盤,并拉至漲停。
據了解,季軍目前的職務為上海眾協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并持有該公司21.56%的股權。眾協藥業是上海醫藥旗下控股子公司,也是旗下唯一的高端藥品直送業務平臺(DTP)。劉峰告訴記者,在新公司成立后,該平臺將成為業務推進的首要武器。
在該公告中,上海醫藥方面透露,此次成立的電商公司核心在于打造“電子處方”、“藥品數據”以及“患者數據”三大平臺,提供線上線下解決方案。其有關人 士表示,新公司的定位未來也將為患者提供處方藥O2O銷售,健康管理的服務以及貿易型電商。這一定位與年前上海醫藥執行董事兼總裁左敏在媒體通氣會中宣布 的“大健康戰略”不謀而合。
“未來我們的業務還是會以處方藥O2O為切口來進行。相比較一些綜合性醫藥流通企業打造的醫藥電商,我們的優勢是在于此前我們與不少醫院的深度合作關系,在醫院處方建設、對接HIS系統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上海醫藥在公告中顯示。
將處方藥的網售列為未來的銷售重點方式,上海醫藥的這一舉動是否意味著網售處方藥解禁的春天即將到來?
在前幾年,隨著阿里、騰訊、京東等電商巨頭及包括上海醫藥、國藥控股、
一心堂、
康恩貝在內的醫藥集團的角逐,國內醫藥電商已形成了多種模式:天貓醫藥館、京東醫藥城等搭建第三方平臺,
九州通、一心堂等醫藥流通企業自建平臺,另外還包括健一網等垂直醫藥電商。
有數據顯示,去年國內醫藥電商的規模達到了40億元,而在2010年,這個領域才剛開始起步,短短的3年間增速高達250.35%。資本角逐可見一斑。
一份2014年初的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的各類藥物約1.5萬種,OTC(非處方藥物)為4727個,在2013年,OTC藥品的市場規模為1783億 元。這個數字固然龐大,但相比1.3萬億元的全醫藥流通領域市場,只是九牛一毛。在這種背景下,醫藥電商呼吁放開網售處方藥的聲音日趨高漲也就不足為奇。
事實上,自去年5月28日國家食藥總局印發《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來,網售處方藥解禁就一直以“一觸即發”的態勢備受市場及資 金關注。而包含了網售處方藥解禁的該管理辦法的正式通知也曾一度傳言在今年元旦前后頒布,但截至目前,九個多月過去了,正式通知仍未下達。
處方藥網售難以放開,除了用藥安全,處方外流也成為了解禁難以成行的另一只“攔路虎”。
目前,各大連鎖藥店的實體店在處方藥的銷售上主要依賴于醫療機構的處方單子,由藥房的執業藥師審核單子,然后再出售處方藥。那么,網上藥店的處方藥從何而來?
有連鎖藥店負責人表示,網售處方藥首先涉及處方外配和處方電子化問題。處方的電子化并不難,處方外配則涉及醫生和醫院動力問題,因為這意味著失去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醫院并不愿意放棄自己的“處方財產”。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前3月3日,廣州市食藥監局官網公示了一組2014年9月至今年1月末的生產經營者違法行為名單,包括廣州愛康多連鎖藥店、廣州天河區東棠博愛藥店龍門店均因采用不同形式的網售處方藥而登榜。
“網上藥店私下銷售處方藥已經成為行業內公開的秘密。”一位醫藥企業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處方藥的巨額利潤刺激網上藥店屢屢破禁,而購買的便捷性及價格優勢更是對患者充滿了誘惑。
宜疏不宜堵,成為了眾多業內人士對放開網售處方藥的一致態度。
此前有消息稱,第一批開放的網售藥品目錄主要以慢性病類用藥為主,這些類別藥品為患者長期用藥,用藥風險較低。不過此前有媒體報道,在國家食藥監總局召 開的一次協調會上,已經基本確定可能不再制定“網售目錄”,而是制定不可以網售的藥品清單,也正是所謂的“負面清單”,負面清單以外的處方藥,都可以憑處 方在網上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