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5/12 0:00:00 來源:
未知
前 言
貴州省大健康醫藥產業推介會3月2日在北京舉行。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大健康醫藥產業作為守住“兩條底線”、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培育成為貴州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順市大力推動擴大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延伸加工鏈條,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中藥材產業的規模化、產業化逐步形成,同時,緊盯重點醫療企業和重點區域開展大健康產業招商,多層級全方位布局大健康醫藥產業。
剛剛立夏,伴隨著豐沛的雨水,鎮寧自治縣革利鄉水牛壩村村民周明勝,4月初栽下的何首烏幼苗已經長到了10多厘米,“何首烏長得快,好管理,根和藤加起來畝產高達3000多公斤,一公斤根和藤總價約3.5元,一畝地保底收益有7000元。”
革利鄉的自然氣候、土壤條件適合何首烏的種植,過去也有村民零散種植,但由于規模小、品質良莠不齊,一直沒有形成氣候。2014年鄉黨委班子與縣扶貧辦利 用6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在棉花沖村搞起了1000畝何首烏的種植試點。種植何首烏的村民不僅可得到農業和扶貧項目資金補助,還與藥企簽訂保底收購合同。
由于效益好、銷售不愁,革利鄉種植何首烏的村民越來越多。今年,革利鄉引進青島海康藥業、貴州神奇藥業共同打造1萬畝何首烏種植基地,公司除向村民們免費提供苗木、技術、地膜而外,還與村民簽訂保底收購合同。
目前,已帶動3000余戶村民種植何首烏,預計均增收近6000元。
除了革利鄉的何首烏,本寨鄉種植無患子、大山鎮種植觀音草也漸成氣候。
近年來,通過政府的引導和扶貧資金的支持,安順市中藥材種植規模快速擴大,品種逐漸增多,西秀、普定、關嶺、紫云4個縣區先后被我省明確為中藥材發展重點縣。
關嶺自治縣通過“集團幫扶”、“整鄉推進”、“整縣推進”項目和省級財政現代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中藥材)發展項目,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龍頭企 業+農戶+基地”、“合作社+農戶”三種經營模式,實施規模化經營,建成了以花江、普利、永寧、沙營、崗烏為中心的3萬多畝中藥材(桔梗、丹參等)種植基 地,以頂云為中心的1萬余畝杜仲種植基地,重點打造八德、上關、花江、普利、永寧、沙營、崗烏中藥(桔梗)產業帶,打造貴州“黔藥桔梗之鄉”。目前已帶動 中藥材種植面積4.3萬畝,覆蓋農戶6143余戶,26415余人。
西秀區充分利用丘陵山坡,采取“林藥套種”方式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規模最大的鈺霖種植合作社,以老落坡林場為核心,帶動周邊農戶發展中藥材種植,發展成 為1萬余畝中草藥種植基地,種植黃柏、金銀花、芍藥、牡丹、丹參等20余個品種的中藥材,成為了百靈、德昌祥、同濟堂等多個國內知名制藥企業的供貨商。
紫云自治縣利用自然氣候優勢,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引進了貴州百靈、威門等大型苗藥企業發展種植基地。其中前胡、頭花蓼、金銀花等野生品種占70%,去年該縣種植中藥材面積達到7萬多畝。
初步統計,截至2014年,安順市中藥材種植達近50萬畝,培育了安順鈺霖、德龍浙貝等40多家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