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11/5 0:00:00 來源:
未知
上市公司凈利潤下滑的原因包括原材料業務競爭、招標政策的變化等。譬如
漢森制藥(24.05, 0.00, 0.00%)(002412.SZ)三季度的凈利潤出現了大幅下滑,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便是高利潤率的OTC 渠道(包括基層市場)由于招標政策的變化而導致凈利潤大幅下滑。
同時,一些上市公司的巨額虧損也嚴重影響到所在板塊的業績。東北制藥三季度嚴重虧損,大大拖累了化學原料板塊的整體增速,使得該板塊扣非凈利潤 增速下滑高達47.47%,同比下降了41.93%。東北制藥表示,業績變動如此之多的原因包括“主導產品維生素C及維生素C系列的銷售價格同比下降以及 國家醫改政策變化等原因。”
而招標政策的變化,也對化學制劑子行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前三季度,該行業扣非凈利潤增速是13.28%,同比增長了1.46%,但第三季度行業增速只有4.34%,下行趨勢較為明顯。
“部門省級行政區近期出臺了新一輪的招標文件,招標降價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有可能會持續影響利潤空間。”北京一位醫藥行業的分析人士指出。
受整體藥品行業增速下行影響,云南白藥(69.25, 0.86, 1.26%)(000538.SZ)藥品事業部的銷售收入則出現了個位數的下降。“盡管醫藥板塊收入利潤增速并不是所有行業中最高的,但在宏觀經濟逐步減速的大背景下,其可持續的較快增長亦有一定的稀缺性。”李鳴表示。
細分行業裂變加劇
不難看出,醫藥生物行業增速放緩的背后,伴隨著細分子行業出現了一定的分化。今年三季度子行業增速的排名依次是,醫療服務、化學制劑、醫藥商業、生物制藥、行業平均、醫療器械、中藥、化學原料。
從營收角度來看,在細分子行業里醫藥商業前幾個月憑借逾2000億的營收在細分行業中遙遙領先。
具體到210家醫藥板塊的上市公司中,營收增長率為負的有52家,其中山東金泰(19.37, 0.42, 2.22%)(600385.SH)、中恒集團(6.54, 0.01, 0.15%)(600252.SH)及天目藥業的營收增速同比分別下降了85.82%、50.99%及39.5%;而宜華健康(37.28, -0.63, -1.66%)(000150.SZ)、奧瑞德(26.03, 0.00, 0.00%)(600666.SH)及藍光發展(15.06, 0.69, 4.80%)(600466.SH)的營收增速則同比上漲了680.44%、188.98%及180.98%。
而從凈利潤角度來看,中藥板塊的凈利潤最高,為186.11億元,中藥板塊中凈利潤排名前三的是云南白藥、康美藥業(16.63, -0.10, -0.60%)與吉林敖東(30.07, 0.59, 2.00%)。“從現階段看,中成藥板塊的擔憂逐步成為現實。”在國金證券(16.94, 1.06, 6.68%)醫藥行業研究小組看來,中藥收入和利潤都進入了個位數增長期,繼中報后再次出現利潤增速慢于收入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發展較快的醫藥器械板塊前三季度的增速也有所放緩,特別是第三季度的凈利潤增速為-12.42%出現了大幅的負增長。15家 板塊權重較大公司的凈利潤負增長明顯,而一些企業受到行業周期以及產品銷售、費用投入、訂單執行等影響增速放緩甚至下滑。不過,也有東富龍(24.720, -0.38, -1.51%)(300171.SZ)、魚躍醫療(42.30, -1.17, -2.69%)(002223.SZ)等由于主營業務向好、并表等因素導致凈利潤增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