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抵抗瘧疾耐藥性效果最好的藥物青蒿素,因最近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斬獲諾貝爾醫學獎而進入公眾視野。而作為青蒿素原料主產地及青蒿素藥物主要制藥廠 方,廣西企業在生產青蒿類抗瘧藥方面作出的貢獻也逐漸被人所知。實際上,記者調查發現,作為資源大省區,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產業發展總體上仍相對滯后,與 社會對健康醫療的需求也不匹配。如何將中醫藥民族醫藥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如何破解當前面臨的“瓶頸”,尋找中醫藥民族醫藥產業發展的有效路徑? (11月23日《廣西日報》)
廣西有豐富的藥材資源,按理說發展中醫藥產業占據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但產業文章始終不能妙筆生花,筆者認為有幾方面客觀因素:我區相關制藥企業實力有限,技術創新積極性不高,科技投入不足;利潤點高的產品沒有研發出來;參與市場競爭與樹立品牌的意識不強。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斬獲諾貝爾醫學獎讓藥物“青蒿素”進入公眾視野,這本是宣傳廣西醫藥的大好契機,而現實是我們沒看到一位醫藥從業者能夠挺身而出,站在專業立場給八桂醫藥搖旗吶喊,這絕非“低調或謙虛”就能解釋得過去的,其中必隱藏著深層次問題。
我們來歷數一下“藏在深閨”的廣西好藥名單:膚陰潔、金雞膠囊、花紅片、毛冬青片……看來廣西不乏好藥,只是“酒香亦怕巷子深”,廣西發展欲打“醫藥牌”,將好藥美名傳播于世,必須開啟“走出深閨”的模式。
剖析問題,我們發現多數問題的根子在資金不足,研發能力弱,這兩點無疑是廣西醫藥擺脫困局必須邁過的兩道坎。病因找到了,如何對癥下藥,讓“走出深閨”模式真正運轉起來,廣西醫藥人有以下幾個文章要做:
一則,廣西“不差藥”卻“差錢”,所以第一必須先解決“錢袋子”。八桂陛鄰廣東,有志在廣西醫藥領域闖出一片天地者若所阻于資金支持,確實悲哀,但融資方 法不是沒有。一可尋求本地相關政策貸款支援,二可將視野擴展至發達的廣東省,把有戰略眼光和敏感嗅覺的商家請進來洞察商機。廣東投資廣西自然資源的成功案 例很多,以筆者家鄉廣西岑溪為例,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是廣東商人看中了本地的花崗巖,進行大手筆投資,給岑溪的“石頭”文章注入了強勁動能,繼而風生水起。 盤活資金來源,廣西醫藥并非毫無頭緒。
二則,整合資源,立足現在基礎,挖掘潛力。經營膚陰潔、金雞膠囊、花紅片的這些廣西商家雖然實力有限,但本身具備一定的生產規模。政府相關部門首先要出來 牽頭,對它們現有資源進行梳理評估,在遵循市場法則的前提下,該整合的整合,該調配的調配,爭取把這些本土企業擰成一股繩,讓它們”勁“往一處使,具體辦 法可考慮組織成立八桂醫藥“集團”,合力做強產業文章。
三則,當前“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理念漸入人心,廣西有關部門不妨以此為機遇,頒布相關管理政策,鼓勵多重醫藥創業模式的建立,比如鼓勵包括大學生、個體 戶、自由職業者、下崗工人、離退休者,以私人名義參與醫學創業,鼓勵個體戶經營模式地鋪開,以構筑廣西醫藥產業發展的多元化。這些代表多元化的經營者們, 是未來不可忽略的生力軍。(梁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