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2/1 0:00:00 來源:
未知
這幾天,有藥店因電子監管碼而起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的“民告官”事件持續發酵,不僅在醫藥界一石激起千層浪,而且迅速刷爆了朋友圈。意見雙方各執一詞,吵得沸沸揚揚。事發后,筆者詢問多位業內人士,均被告知“事件太敏感,不便發表評論”。
“民告官”背后,矛頭更多的是指向同業競爭,以養天和為代表的零售企業矛頭所指正是藥品電子監管碼的運營方阿里健康,還是真的跟CFDA對著干?
1 月25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收到一封來自藥企的訴狀,被告竟是CFDA。1月26日,原告湖南養天和大藥房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能召開新 聞發布會,通告了養天和起訴CFDA的原委并公開了行政起訴狀,稱后者強制推行藥品電子監管碼,應重新審查相關條款的合法性。
所謂的藥品電子監管碼,是CFDA于2006年開始建設的一個藥品監管系統,旨在實現藥品全品種、全過程、可追溯監管,防止假藥流入渠道。
2015 年1月4日,CFDA發布文件要求, 2016年1月1日后境內藥廠、進口藥品制藥廠生產的藥品應做到全部賦碼,所有藥品批發、零售企業,也要求2015年12月31日前須全部納入中國藥品電 子監管網,對所經營的已賦碼藥品“見碼必掃”。若企業拒絕入網賦碼,就有可能喪失參與藥品招投標的資格,而藥品零售企業拒絕入網賦碼,則無法獲得GSP認 證。
該系統從推出之日起就引來質疑和反對聲一片。
2015 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曾向CFDA建議,稱藥品電子監管信息涉及國家安全,應立即停止藥品電子監管碼系統由企業運 營。謝子龍認為,CFDA應收回藥品電子監管碼系統管理權限,停止強制企業向電子監管平臺上傳數據,并公開招標尋求“廉價”的管理模式。
李能認為,通過藥品電子監管網的運營,阿里健康能掌握和運用全國所有藥品經營企業的詳細銷售數據,阿里健康將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這對其他藥店來說有失公平。
一位醫藥資深人士則表示,電子監管碼的核心在于利益之爭,零售藥店不希望把所有的藥品流通過程曝光出來。現有的藥品流通存在跨省串貨、醫院藥房流入等潛規則,對這一系列灰色區域的監管還需要一個完善的過程,如果一下收緊藥店很難適應。(經濟新聞中心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