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2/29 0:00:00 來源:
未知
國家食藥監總局一項針對藥品管理及價格控制的監管改革舉措,遭遇“湖南養天”和“大藥房”的牽頭抵抗。兩家藥商以“強制推行藥品電子監管碼屬于行政 違法”為名,將國家食藥監總局告上法庭,并且得到了國內眾多藥房的抱團相挺。盡管法院尚未立案,國家食藥監總局2天之后就發布了“暫停執行藥品電子監管有 關規定”的公告,監管改革陷入僵局。
所謂“藥品電子監管碼”,就是運用信息、網絡和編碼技術,給藥品最小包裝上一個電子監管碼,相當于給藥品一個獨一無二的“身份證”,使得賦碼藥品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被實時監控。監管碼本質上針對的是藥品的真偽,以及價格的層層加碼。
從法律程序來看,食藥監總局新的監管舉措未必沒有可擊之懈,但對于解決魚目混珠的假藥坑命、剝掉商家附著在藥品中的高額利益、減輕民眾看病貴,無疑是一把見招拆招的利器。為此,正規制藥企業樂觀其成,而中間商卻群起“圍攻”,從中可見這項舉措撼動的是哪個環節的奶酪。
其實國內19家藥房抱團抵制藥品電子監管碼,表面在叫板食藥監總局,實質上是對有可能未來被“互聯網+醫藥”后,大刀剔除藥品高額營銷利潤的強烈抵 抗。作為在歐美已經廣泛興起的醫藥互聯網化營銷機制,藥價動輒高于出廠價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好日子”,對于中間商來說已經可以看到盡頭;而互聯網營銷形態 對于實體店的沖擊,醫藥銷售行業更是有一種不寒而栗的恐慌心態。但19家藥房還是“得寸進尺”,發表聲明要求全面取消現行的藥品電子監管碼,而不是“暫 停”,并且要求“阿里健康”徹底退出藥品信息化監管。由此足見藥品中間商對于大數據一目了然地參與監管所表現出的嚴重不自在。
實際上,藥品電子監管碼的數據完全是由食藥監總局掌握,阿里云只不過是提供建設和維護服務,這也是電子政務項目建設的通常做法,也有助于藥價進一步朝公開透明的方向邁進。
事實證明,正是因為傳統的醫藥營銷機制,侵占了民眾利益的奶酪,老百姓的買藥貴、看病貴,才遲遲不能得到解決;正是因為傳統的監管方式,沒有利器掐 住假冒偽劣藥品的七寸,才使不法藥商謀財害命的問題遲遲得不到杜絕。藥品監管如果不動他們的奶酪,民眾的生命健康與看病吃藥負擔,就會成為暴利獲得者取之 不盡的奶酪。
讓民眾看得起病、買得起藥、用上安全藥,這才是監管工作的真功夫、硬道理。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