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4/11 0:00:00 來源:
未知
春天多流感、哮喘,夏天多中暑、腸道傳染病,秋天容易感冒、染肺結核,冬天心腦血管患者最“難過”……你知道嗎,很多疾病都與氣象變化有著密切關 系,掌握這些醫療大數據,監控氣象,可以提供有效的疾病預防服務。在過去的兩天,第八屆世界養生大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名醫學專家、醫藥企業 家,他們齊聚合肥,分享關于健康養生、健康服務業發展等方面的相關經驗。
“氣象病”有望實現預警、預報
大數據是當前最熱門的技術之一,在醫學運用中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平時在網上隨手查的某病發病率、治愈率、手術率等,都離不開它的支持。
“醫學界有個權威的科學數據共享平臺——國家人口與健康科學數據共享平臺,涵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中醫藥學等全面的數據資源,其中 涉及各種診斷信息、治療信息、護理信息、康復信息、藥事管理、藥物資源、藥品資源等,總課題有幾萬種。”本次養生大會的主論壇之一“中國健康大數據百人峰 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劉徳培介紹,這些大數據不僅為醫生提供專業信息,還能服務于每一個普通百姓。
“以氣象病為例。我們先是調取了各省市氣象數據資源,包括氣溫、氣壓、濕度、風速、降水等氣象要素,再采集各地急診、門診和住院系列數據資源,研究出氣象敏感性疾病,以及每種疾病的易感人群。”劉徳培介紹道。
其中一項分析結果顯示,氣溫驟降4度以上,未來2~3天的腦卒中發病人數會明顯增加,每年停暖氣當天腦卒中發病出現高峰。“利用這個大數據分析 結果,我們做成基于氣象預報建立的疾病發病預測模型,進行天氣敏感性疾病的預警預測和預報,并做成手機APP,向每一個安裝軟件的手機用戶提供有效的疾病 預防服務。”劉徳培透露,目前,北京市9種常見天氣敏感性疾病已經實現手機端預約服務,未來這項服務有望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運。
省中醫院“試點”中醫館云平臺
今后,到安徽省中醫院看病,若是病情太過“刁鉆”,醫生“搞不定”,可以向知名的老前輩尋求“智慧支持”,也可以邀請國內其他名中醫進行遠程診 療,輔助開方、輔助診斷。在“百人峰會”上,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劉保延和與會者分享了關于“中醫藥數據中心”的相關情況,安徽省也是這個大數據成果的受益 者。
“2014年,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數據中心正式成立,這里融合了國家中醫藥臨床、科研、文獻以及相關數據,它不僅可以進行數據匯交、存儲管 理,還可以對這些大數據進行挖掘利用,以此支撐培訓。”劉保延介紹,其中,最“牛”的,與一線醫務人員和患者關系最大的,就是中醫智慧云平臺。
“目前,利用這個云平臺,正在建設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醫藥項目。”劉保延介紹道。這個項目囊括了全國500個名老中醫工作室、200個治 未病中心、1528個重點專科、中醫藥經驗傳承服務機構等全面且珍貴的中醫資源,而最終輻射的“終端”是醫療機構人員、基層衛生人員和城鄉居民,“既可以 為中醫藥管理部門人員提供服務,也可以為中醫臨床及科研機構提供服務,還能為公眾人員提供中醫藥健康知識服務。”
同時,利用這個中醫智慧云平臺,正在全國32個省市開展全國中醫館云平臺建設試點。“這個中醫館云平臺功能很強大,可以通過其中的省中醫藥知識 庫、國家中醫藥數據中心,共享交換全省乃至全國的中醫基礎資源庫,獲取中醫特色電子病歷、名老中醫藥知識庫和古籍文獻知識庫。基層醫生還可以通過中醫遠程 診療系統,邀請更權威的同行來輔助診斷、輔助開方,或是接受遠程教育,不斷提高醫療技術,讓更多的患者在原居住地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劉保延解釋 道。安徽省中醫院也是中醫館云平臺建設試點之一。 晨報記者 王靚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